影评 沉默的羔羊

最残忍与最温柔

汉尼拔的迷人之处


现如今,以人的身体作为载体,呈现变态恐怖的虐杀方式,已经成为恐怖电影、电视剧的“套路”。从狮门公司经典的系列作品《电锯惊魂》《午夜食人列车》,到丧尸满屏的《釜山行》《行尸走肉》,甚至内地刚刚兴起的网络剧《法医秦明》,都将身体“受虐”的场景细致化、直观化,把血腥的镜头赤裸裸地摆在观众面前,并辅以恰到好处的音乐和剪辑,让人体会“切肤之痛”,产生惊险刺激的快感。


最初诞生于1991年的“汉尼拔”系列作品,同样采取了相似的做法。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食人魔“汉尼拔”的形象不仅使人恐惧,还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在第一部作品《沉默的羔羊》中,饰演汉尼拔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凭借仅仅16分钟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以这一角色为轴心,衍生出《少年汉尼拔》《人魔》《红龙》等多部影片以及同名美剧《汉尼拔》,都受到了全球影迷的追捧。


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和“虐杀”本身带来的刺激,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个“食人魔”在变态众多的恐怖电影领域获得了如此独特的地位呢?他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又是怎么迷倒万千影迷的呢?



超群
与超越


“汉尼拔”系列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在原著中,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个超群的精英形象:汉尼拔是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出身高贵,智商极高,拥有得体的举止和言谈。


而在电影开篇,导演用将近20分钟的时间为汉尼拔的第一次出场铺叙:联邦调查局的上司面对棘手的案子不得不求助于他,女主角经过层层警戒和安全警告,经过蓬头垢面、言语秽乱不堪的罪犯,,极端冷静与克制,用眼镜蛇一样的目光审视着女主。


这种极端的克制是汉尼拔“超群”的标志,超脱于普通的杀人狂魔那种病态蜷曲或者癫狂无状的形象,与他“吃人成性”的恶魔事实形成一种巧妙的冲突感。而这种冲突感对于观众而言,无疑是新奇有趣的。




智商超群,行为离群,这样的形象往往能够收到观众的喜爱。英剧《神探夏洛克》中,,与汉尼拔一样,他在专业领域呈现出绝对的超群特质,却又在行为上与社会规则有所冲突。


而在这样的荧幕形象受到热捧的背后,我们或许也可以感受到观众对于“触碰规则”的潜意识向往。当“公序良俗”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理念灌输在每个社会人的脑海当中,人人都按照既定规则行事的时候,挑战规则,甚至否定规则,便成为比血浆、人体、肢解这样的暴力更有冲击力,也更有感染力的形象元素。而这一点,也就是汉尼拔独特性的关键所在。


其实,“变态杀手”作为日常生活与社会规则之外的存在,代表着一种对“越界”的想象。


而《沉默的羔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一味否定这种“超越”,不把合于秩序当作电影的终极目标;它只是在努力创造和书写这样一种“越界”的存在,甚至让“越界”的汉尼拔优雅得体,绝顶聪明。


作为一切秩序的否定者和超越者,汉尼拔不像“蝙蝠侠”一样,是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现有秩序的维护者;也不像《电锯惊魂》中的“拼图杀人狂”,否定现有秩序,试图像上帝一样对每个人进行审判,构建新的秩序。在否定与批判现存世界之后,“汉尼拔”系列对于秩序的重构甚至是悲观的,原著中的女主角克拉丽丝在经历了种种努力之后,发现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秩序”本身是邪恶的,因此选择与汉尼拔一同远离世俗。因此,《沉默的羔羊》最终是一部绝对化的影片,汉尼拔的绝对智商与杀人食人的绝对凶恶,行为语言的绝对克制与对制度秩序的绝对不信任,都增添了这一形象的独特魅力。而这种绝对性受到的批判,其实与它赢得的赞誉一样多。



靠近
和远离


《沉默的羔羊》中,女主角其实占据了主要的篇幅。在秩序当中不得已接受身边男性同事的打量和审视的女主角,是一个与汉尼拔一样擅长“克制”的人。而真正触动汉尼拔的关键点,无疑是女主角有关“羔羊”的诉说。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汉尼拔对于秩序的失望。事实上在《少年汉尼拔》中,已经提到汉尼拔的妹妹被德军吃掉的故事,他对人性的失望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克拉丽丝的出现,她对“羔羊”的至善,以及她对“羔羊”待宰而无动于衷的无奈,都与汉尼拔对人性的感受息息相关。因此,克拉丽丝成为汉尼拔眼中的“例外”。这个“例外”的运用,从我们刚才提到的夏洛克与华生,到本土影视剧中的诸多“霸道总裁与玛丽苏少女”,它们吸引人的原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汉尼拔”系列的光辉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例外”原因的构建,对克拉丽丝与汉尼拔的靠近,有着深刻的用心。,表面上看起来被牢牢束缚着,没有任何自由,却表现得轻松坦然,自由无束;而身体自由的克拉丽丝却处处忍受着审视的目光,为了在既定秩序中生活,时刻谨小慎微。


电影当中两个人仅有的一次身体接触,是汉尼拔的手指略过克拉丽丝——实际上暗示了汉尼拔作为女主角的启发者,将引导她走向成熟的内涵。这样涵义深刻的靠近,自然使得汉尼拔超脱于一般的人物形象,而令观众仰视。



当然,作为超群的、超越的、启发者的汉尼拔,终究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无论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眼神多么可怕,“汉尼拔”毕竟远离我们的生活。而这种距离感也正是我们能够深刻陶醉的基本条件。恐怖电影往往强调“代入感”,即让人身临其境产生恐怖体验,从而刺激感官,产生心理震撼。而作为食人魔的汉尼拔,和作为对规则绝对蔑视的汉尼拔,大概也只有在远距离观感,与创造性想象中,才能发挥刺激与反思的双重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