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赣商大会11月27号-29号在南昌举行,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赣商赣才齐聚一堂,助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兴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瓷商、茶商、粮商、布商、药商、盐商,素有“无赣不成市”之说。
今天,就来聊聊江西的茶商。
首先分享一篇文章:《赣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节选)
作者:郑小恒
1
赣茶商作为赣商团队的一个分支,与江西的陶瓷商、粮油商、药材商、造纸商、夏布商……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演变轨迹,为江西这座经济大厦的形成、支撑与发展添写了隆重的一笔,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当然,赣茶商的发展轨迹也是分阶段的,是不平坦的,坎坷的、迭宕起伏的,因为它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紧紧相连的……
一、久远、盛名的昨天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有“南方的茶叶,北方的盐”之说。、著名高级评茶员李更新介绍,从历史脉络考究,江西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经商之所以频频发达,与江西的特殊地理、自然、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江西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大省,茶农、茶商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东汉时期,庐山东林寺就有茶叶种植的遗迹。唐代陆羽雅士在《茶经》中早己记载“茶生婺源山谷”、“洪洲窑生产茶俱”,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著名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声情并茂,栩栩如生,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盛唐以前,江西的庐山、婺源、浮梁等地的茶叶生产的知名度和茶商繁华的最好佐证。江西北大门户一一九江还是全国三大茶叶市场(湖北汉口、福建福卅)之一,江西茶叶著称“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据记载,南宋绍熙末年,即公元1162年,当时全国合计茶课1781万余斤,其中江西一省便达463万余斤,占总数的26.4%,位居全国第一,1915年我省茶叶输出量达1.645万吨,名列全国前茅。另外,遂川的“狗牯脑”、修水“宁红”、浮梁“祁红”三大茶类于1915年获得过美国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婺源“协和昌”珠兰精茶、“益方”绿茶同年双双获得一等奖。修水“宁红”茶,1905年就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据统计,江西茶叶获得国际、国内品牌大奖的达上百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有:庐山的“云雾”,婺源的“婺绿”,修水的“宁红”、“双井绿”,景德镇的“浮梁”,遂川的“狗牯脑”,上犹的“绿茶”,井冈山的“井冈翠绿”,宁都的“小布岩”,于都的“盘古龙珠”等等,都享有盛名。
譬如,“庐山云雾茶”为何频频诱人?因为它色泽翠绿、香如幽兰,芽隐饱满秀丽,香气芬芳锐鲜,汤色绿而透明,口感浓醇鲜甘,从宋代便列为京城皇亲贵族享用的“贡茶”,更是当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二、紧迫、奋进的今天
江西曾是历史产茶大省,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赣茶业与江西其他商品经济发展一样,也一度迭宕起伏,甚至徘徊不前,以至在全国的排位顺序发生过种种落差与移位。
据全省农业部门统计,以我省2014与2015年两年数据相比较,茶园总面积从125.8万亩增加到139.5万亩,增加10.9%;干毛茶总产量从466661.9吨增加到50697.5吨,增加8.6%;干毛茶总产值从398159.3万元增加到422476.5万元,增加6.1%。但从全国来看,江西茶叶总产量2012年仅排第11位,2013年前移一位,排第10位。
由此看来,在全国茶商行业竞争中,赣茶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是严峻的,紧迫的,千万千万不可小觑的。造成这种窘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我们的改革意识还不强,与东南沿海如广东、浙江、福建相比,差距尤大。
其次,我们的品牌意识还不甚强。江西的茶商比较分散,规模中小,抱团发展意识差,如何打造高、精、尖品还需做大量工作。
再次,我们的投资方向尚不清晰。
任何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者投资方向的敏锐与执著。赣茶经济同样如此。投资方向不明确,犹豫不决,小打小闹,甚至躲躲闪闪,是干不出大事业的。
在这点,我们“江西老表”同行必须老老实实、放下身段向兄弟省茶商民营老板虚心学习、细细借鉴、认真取经。不管是浙商(浙江)、皖商(安微)、闽商(福建)、鄂商(湖北),还是粤商(广东)、渝商(重庆)、黔商(贵卅)、滇商(云南)……他们在勇闯新路、铸造品牌(如云南普洱茶、福建大红袍)、大胆投资、扩大规模等方面,都有比我们江西茶商更独特、更新颖的经营之道与别出心栽的运作思路。
三、灿烂、辉煌的明天
应当肯定的是,展望与憧憬明天,江西的茶商绝不应该有任何的颓废、自卑与消极,别人有别人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强项。江西商人素来老实、本份、刻苦、耐劳但略缺机灵、大气,倘若能与同行加强切磋,取长补短,又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通过上下努力,精诚团结,相信我们赣茶人可以,也必然会有一个更辉煌、更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们江西的自然条件是优越而独特的。鄱阳湖,是当今中国生态环境保存最好,独一无二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2014年,世界低碳生态经济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有几个数字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省城市绿化覆盖率45.94%,绿地率42.74%,这两项指标列全国第一。另外,人均公园占地面积14.1平方米,名列全国前茅。江西绿化覆盖率达63,1%,这与福建省齐平,在全国领先。一个地方绿化率越高,表明这个地方的自然生态条件越好,因为每立方来木材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吨,每天释放氧气1.62吨。森林可是天然的“大空调”呵!这是客观条件。
从主观因素考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发展农业、茶业都是十分重视,无比关心的。
笔者以为,虽然我们面临困然多,但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然多。我们要“上联政府建言献策;中联企业出谋划策;下联茶人全心全意”。尽力做到“以茶为载体,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旅游,上下多业齐互动,不断壮大茶经济”,我们大家只要方向把握对头,措施紧紧跟上,在江西这块红色又古老的大地上,广大赣茶商们一定有着更美好、更灿烂的明天!
我们深深地期待着……
此次首届世界赣商大会,也不乏茶人的身影,宁红柑红茶成为大会的指定用茶,董事长朱丽俐被邀请参加此次大会,并在会前作为赣商企业代表登上了《赣商风采录》。以下文字为《江西日报》的专题报道。
2
眼神纯净而沉着,谈锋甚健却不事张扬,准确地捕捉记者的提问,并迅速地将它们融入一个最佳谈话框架之中,举重若轻、运筹帷幄与妩媚柔和的形象构成鲜明的对照,这是朱丽俐给我的最初印象。
和朱丽俐谈话是一种享受。正像她的手机铃声那样独特优雅,把你带入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你是前世的茶,我是今生的水,用今生的水泡一杯前世的茶……”在她的身上,既有我们东方女性特有的柔韧之美,又不失巾帼不让须眉的大丈夫气魄。这不,2009年底,她在深入考察宁红茶的历史渊源和市场后,审时度势,大手笔斥资2.6亿元,整合重组宁红集团,做大做强宁红品牌。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沿着时间的足迹,我们能听到朱丽俐的初心:“宁红工夫茶历经百年的历史沉淀,在茶界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地位,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高奖甲级大奖章。我要和员工一道,拼足力气干,重振当年宁红茶‘茶盖中华、价甲天下’辉煌。”
八年的栉风沐雨,俯首耕耘,无数个不眠之夜,一路跋涉。敏于观察、敢于决断的朱丽俐动“棋子”,融合科技和产业、销售的“三张皮”。她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宁红茶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兴建了茶叶交易市场即江南国际茶城,打造了赣湘鄂三省九县区域茶叶交易中心。
朱丽俐说:“心智是一台机器,灵魂则为这台机器提供燃料。用的燃料越少,机器运作的效率就越低下,如果灵魂替心智加足能量,你就会动力十足,你就能创造事业的辉煌。”朱丽俐就是这样的践行者。
冬阳下,漫步在投资5亿元兴建的宁红茶文化产业园内,朱丽俐说:“我们集团将调‘棋盘’的重点放在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精深加工强二产,茶旅结合活三产上。”目前,这个集茶叶生产精深加工、观光旅游、茶文化交流、茶会展、休闲养生五大功能的茶文化产业园,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集生产、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园。
集众志成城,汇万马奔腾,聚水滴石穿。近年来,宁红集团先后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宁红金毫”荣获“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宁红茶成功入选省政府“四绿一红”重点品牌整合支持项目;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宁红茶、宁红金毫分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金骆驼奖;今年,宁红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被评为12.49亿元品牌价值。今年9月份,宁红金毫、宁红龙须、宁红柑红茶品系列荣获首届紫禁城杯文创大赛金奖。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开始销往欧美市场,宁红茶开始重现百年辉煌,香溢全球。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贫困户,在青山绿水间,朱丽俐迈开了“市场+品牌+企业+基地+科研+农户”,打造绿色产业链扶贫新路,将精准扶贫户纳入合作社入股或就业,让贫困户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带动数万茶农走上了致富之路。
作为宁红集团掌门人,在做大宁红集团的同时,还担任江西省中华老字号企业联盟主席,用她的智慧、她的坚毅、她的行动,为振兴江西老字号企业缩绽放着一个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的春天。
宁红集团驻南昌办事处主任徐宏娇告诉记者,朱丽俐董事长来到宁红后,给宁红带了了很大的变化,给她个人触动也很大。
一是朱董对宁红茶的热情。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到茶山、茶厂去看茶、看生产、看产品。
二是她经营的思路和魄力。她刚接手宁红,就把宁红直接卖到了北京马连道,让更多人了解了宁红、接受了宁红,现在还在准备把宁红卖到国外。
三是对新产品的探索。本次赣商大会的指定用茶“柑红茶”就是宁红集团的一款创新产品,在市场销售非常不错,此外宁红还生产了“宁红茶瓜子、宁红茶月饼”等一系列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