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Rocks 中国摇滚历险记(4)唱不完的青春

在继续连载雷霖的叙述之前,先说说下周他要干的一件大事儿:


2015年10月18日,雷霖要在阿姆斯特丹跑马拉松,全程。


很多人知道雷霖是从《阿姆斯特丹》这首歌开始,但据他说,在写这首歌时,他从未去过那个城市。



雷霖的话
关于我和阿姆斯特丹

为什么要写一下,因为我要去这个之前跟我的歌有关系、但跟我这人没关系地方,去跑个马拉松,然后再拍个跟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真正有关系的MV。

阿姆斯特丹这个名字第一回让我记住,是看了央视内部恶搞的《分家在十月》,里面的李挺.诺夫的对话:阿姆斯特丹,我会回来的。

我一直奇怪这个城市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它的皮肉生意与飞毯生意都是合法的。

在大概2005年春天的时候,我在做完乌尔善的一条雀巢咖啡的广告音乐制作之后,他问我要不要跟他们去泰国做洗胶片做后期的一些工作,当时我正在参与一个公关公司的事情,当时想了下,还是没去,最后公关公司在十月份我也离开了。

在那同时,诅咒(我还是喜欢写他以前的艺名,而不是左小祖咒)有次喝酒问我:我要去阿姆斯特丹演出,你要不要干点什么。我说,我不会干什么啊,要不给你拉个走调的小提琴?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在那个夏日来临的时候,我坐在自己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在想,我为什么不去啊?我带着很忧愁的心情就开始自己弹琴,然后我就哼哼了一个副歌的旋律,然后就写了这个我并没有去过的地方。后来唱这歌的感受就是寻求自由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我在歌曲里暗藏了一些内心的东西。

据了解,为了这次马拉松,雷霖一直在刻苦训练。预祝雷霖在阿姆斯特丹跑得轻松、MV拍得顺利,欢迎关注乐视体育的后续报道。

好了,继续听雷霖的回忆,回到那个中国摇滚乐新声绽放的蓬勃时代。



第四章
唱不完的青春

作者:雷霖
虽然我不喜欢那个职高,但还是上了。因为每个月我会得到至少80块钱的午饭钱和零花钱,我的经济就宽裕了许多,比较独立了。每天骑40分钟左右回到家后,晚上吃完饭就会出去玩,有时也会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几个人一块弹琴唱歌,唱的最多的是张楚的《光明大道》、崔健的《投机分子》和《花房姑娘》。那个时代的中国摇滚乐随着香港红磡的那场演出,仿佛走到了鼎盛,那时的那些摇滚明星在我少年的眼里都是神。

我骑车往返于新疆村和南城,在班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朋友,郭旭亮,杨烨,薛为。他们对音乐也很感兴趣,那时杨烨、郭旭亮有吉他,也听摇滚乐。我那时玩的范围扩大到了南城。

有一次,另外的一个同学王涛带我去他认识的一个弹琴的哥哥那里玩,在劲松附近。到了以后那哥哥拿他的电吉他挂上效果器弹了段黑豹的《无地自容》,我觉得好神奇啊,跟专辑里面的简直一模一样。我一直弹箱琴,一直不知道那些我喜欢的乐队歌曲里面的声音是怎么出来的,这次终于知道了。



我开始流连于菜市口星光什么大楼卖吉他的那层,经常会去看看玻璃柜里面的电吉他解馋。也会去琴展,那时看到了一把雅马哈的电吉他,我问人多少钱,2000,回家我就跟我妈商量能否给我买,但是被拒绝了。电吉他从此变成了我的一个愿望。
80年代雅马哈吉他的广告

我在某一时刻忽然感到不知道弹琴练琴是为了什么,我应该练什么,我到底要干吗。那一阵我非常低落,于是希望找人学琴,觉得好像别人能告诉我什么。我于是呼劲松那个哥哥,跟他说了我的情况,他说他已经不弹了,在跟剧组,婉言谢绝了我。

我之前跟我哥说过想找张耘丰学,但我哥说你就自己弹吧,别找人家。但那时我就认识这么几个人,于是我就呼了他,我在电话里跟张耘丰说,我想找你学琴,他很痛快地就答应了,那会儿他是披肩长发。

张耘丰,国内知名布鲁斯吉他手

我第一次开始跟张耘丰学琴,他开始教我五声音节,还有一些练习的指法。他那时主要练的都是布鲁斯,我回去找了布鲁斯类的磁带听了听,实在不喜欢,只是硬着头皮练习那些。有一次我找他学琴,正好有个别的学生在,我在旁边听着,那是张耘丰在教他扫弦,我在边上看着,那学生试着练了半天也没练会,我在边上看着直着急,因为我看完了就会了。之后我问他这是什么风格,他说这是funk,我说这个我喜欢,有没有推荐的乐队听,他说红辣椒、崔健,还有几个我忘了。

红辣椒乐队 Red Hot Chili Peppers



我那时找不到红辣椒91年的专辑,于是就天天听《解决》,然后扒下来,每天一遍一遍地拿着我的箱琴跟着弹,逐渐找到了funk的演奏快感。我那时的箱琴很难弹,我哥跟我说那箱琴是YAMAHA(雅马哈)的,商标的确也是,后来我他娘才知道,那他妈叫YAMAHAI(亚马海),他把那个商标的最后的I给拆掉了。(-___-b)


那时我高中的那三个同学也会弹吉他,有一个也像我一样录有待的节目,然后回家一遍一遍地听。大家也喜欢窦唯、崔健、唐朝、beyond什么的。我有时会拿出我初中时在别的同学家翻录的很多国外的乐队音乐与大家分享,但是那些音乐对于当时的年纪还是有些深奥,大家还是对旋律化的流行音乐接受得快。


我们四个有时放学后会在白纸坊桥附近的河边聊天、玩,也会对当时认知的世界发表一些感慨和牢骚。当时学校里每个月会发个类似什么“中学生什么什么”的报纸,觉得那里描写的学生生涯跟我们亲身经历的学生生涯没有什么关系,于是萌生了个念头:写些文字给报社发过去,讲一下我们体会到的学生生涯。事儿反正到最后也没办。


印象里当时我们四个倒是在河边兴致勃勃地聊的挺热闹,觉得我们仿佛是改变世界的人,有人提议:我们得事出有因吧,起个团伙的名字吧,在一堆零零散散的名字中冒出了个“诱导社”。嗯,大家很满意,这一天很愉快。

要不是后来我组建乐队时用了,估计这个名字早就被淹没了。

(待续)



推荐
今天就不特别推荐酒款了,这么重的音乐,这么好的周末,大家随意。

倒是想推荐一本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书:《把青春唱完》


历时一年,Lens与高原,合作出品了这本《把青春唱完》。它是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从数万张底片中整理编辑而成,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公开。

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高旗、何勇、黄觉、老狼、唐朝乐队、许巍、栾树、欧洋、孟京辉、汪峰、王勇、张楚、张扬、郑钧、周迅、讴歌、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艾敬……

找一张专辑,喝一杯威士忌,透过雷霖的文字、高原的镜头,细数摇滚往事。

其实青春怎能唱完,只要音乐还在。


记·念
最后,再次共同举杯,祝一位同样对中国摇滚乐影响深远的摇滚乐手,生日快乐。


约翰列侬,生于1940年10月9日。他的摇滚乐历险记,影响至今。

周末愉快,听好音乐,喝好酒。






企划:《威士忌杂志》编辑部

作者:雷霖

独家连载,如有转载需求,务必后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