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时尚 | GUCCI的明清中国风

回顧GUCCI春夏男裝的T臺照,發現真是時尚大大大回潮,一夜跳到17-18世紀席捲歐洲的明清中國風(Chinoiserie)。



據傳1700年,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的新世紀大趴體上曾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裏出場。浮誇,誰比得上他。

清康熙年間景德鎮出口的路易十四瓷像


男士外套, 1730-1739,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藏於Albert Museum, 倫敦

布雪(Francois Boucher)《中國庭園》


Robert Jones 1817~1822所繪的仿中國裝飾畫

    
 

自從13世紀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傳播開來之後,人們對於遍地黃金綢緞,亭臺樓閣縱橫的中國風就心馳神往。明朝中後期隆慶開關起後,獲得教皇欽點的幾個歐洲傳教士得以前往中國傳教,其中就包括上過高中歷史考點,利瑪竇。


隨後,中國絲綢、瓷器、地毯在康乾盛世時期大量走私出口流入歐洲。瓷器等物件被窩藏在運輸茶葉的商船中流向對中國充滿幻想的西方。

中國瓷器商人店鋪,1680-1700,可能為荷蘭畫家創作


17-18世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壟斷了中國茶葉和瓷器的進口生意。下午茶逐漸成為了英國上流貴婦的社交方式,對瓷器的收集也成為了名門望族炫富的一種方式。所以瓷器常和女性聯繫在一起,同時它又有著易碎的特質,所以還傳達著一種嬌媚脆弱的風騷氣質。,也流傳著來自英國的中國熱。美國學者Caroline Frank認為在波士頓傾茶事件中,之所以選擇茶葉來表達他們對於反抗英國統治的決心是因為茶葉還影射著瓷器羸弱、女性化的特質,美國人希望轉而用銀器這種樸實剛健的材質代表自己,從根本上擺脫附屬的地位。



喬治·華盛頓的中國風瓷器收藏

17-18世紀,荷蘭的瓷器藝術家們很快習得了青花瓷的製作技巧,創作了很多歪國風青花器物。

 

隨後這種技巧傳到了德國,在邁森(Meissen)地區開枝散葉,他們還根據中國風格模仿出了紅龍系列和彩色瓷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也在塞芙爾(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evres)創辦了皇家制瓷中心。這些歪國瓷器一個個都鎏金翻花兒華麗異常,但是看起來還是有一扣扣違和。



Gucci煞費苦心把這種18世紀歪國瓷器變成的妖精請上了T臺,他們確實比別的茶壺變成的妖精要風騷精緻。完美繼承了瓷器風騷羸弱的歷史特質。



    

到了18世紀中期,這種對於中國元素的西化逐漸發展到室內設計,建築和傢俱等多個領域。 中國花鳥魚蟲、飛龍神獸、宮女人像都是他們熱愛的圖案。這種雜糅很多都基於歐洲人對於中國的想像。



這個法國17-18世紀掛毯描繪的是康熙出遊圖,沒錯,就是康熙。而且康熙爺被織在了掛毯上,還是波斯人最愛的那種絲毯。



皇帝出海圖,design by Guy-Louis Vernansel1648-1279


這個出海的掛毯就更厲害了,裏面融合了當時歐洲最喜愛的洛可哥風格,皇上和大臣們都穿著少女粉,萌萌噠。

    

皇帝的藍袍子是不是有點眼熟。

在室內設計領域洛可哥的繁複和中國風更是完美結合,滿牆的異域風情撲面而來。



The Chinese Salon, at Chateau de Haroue, Lorraine decorations by Jean Pillement, 1765-67 at the Petit Palais, Paris.

 這兩位跟1765年的壁紙簡直完美match

Taco Tichelaar,1765,Museum Geelvinck-Hinlopen Huis

   

 另一個1765年的壁紙也是同色系,等一下,這不是上一季最流行的pink blue麼。

【完美融入】


   

 隨著中國的閉關鎖國,日本商品逐漸代替中國在國際博覽會上嶄露頭角,西方對於中國的誤讀也越來越深。

這是1900年世界博覽會法國報紙對於中國館的報導插圖。Gucci這種妖魔化的中國風跟這個簡直如出一轍。


    如果傅满洲重出江湖,穿Gucci2017春夏应该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