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湾一起守鲎,属于我们的盛夏光年!

晨光正曦微,海风正飞扬


清晨的海算不上热闹,只有滩涂上一道道醒目的“川”字型,显示着曾被造访过。


这是幼年的中国鲎用坚固的头胸甲将土黄色的滩涂表土推开,露出下层的青黑色地质,再用长长的剑尾在地上拖出的痕迹。而在这条“鲎道”的尽头,幼鲎或休憩,或爬行。


2015夏季鲎综合调查的志愿者每天早上5点半出发,6点不到就已经站在滩涂上,身边是连绵的红树林,早起的赶海人在更远方。为了评估北海当地鲎种群数量,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一周。他们在期待一个奇迹。


每年夏天,大如锅盔的鲎爸鲎妈会双双对对地从海里游回岸边沙滩上产卵。但是很可惜,夏季鲎综合调查的志愿者在迄今三年的调查中没有见过任何一次成年的中国鲎上岸产卵。

这些成年的鲎都去哪了?

它们真的要抛弃我们,离我们而去了吗?

今年能见到鲎到岸上产卵吗?


多情的海,悲泣到天明


与志愿者的期望形成最大反差的是北海热闹的夜市。每一两家大排档就有成年鲎。这种体型大到在水箱中几乎无法转身的成年鲎,一只大的母鲎要卖到200多块。也就是这200多块,让原本滩涂上随手捡到,多得用来堆肥的鲎,“荣升”为今天连渔民都难得一见的珍贵的餐桌佳肴。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评估标准,如果一种生物在十年内,它的总数量减少了80%,它就会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短短二十年间,从“每天收一两千斤(据当地渔民讲)”到现在无法看到鲎上岸产卵,这样的剧变让我们担心中国鲎的数量减少程度甚至高于80%。然而近几十年来鲎的数量变化,种群受到的威胁等各类信息都十分缺乏,以至于在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中国鲎一栏里,仍然是“数据缺乏”。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在医学,仿生学和历史文化中留有重要印记的物种,到了21世纪还是没有人确切点知道它的大致数量和增减状况。中国到底有多少鲎?我们该怎么保护鲎?或许,只有详尽可靠的种群数量调查能提供最基本,最有效的证据。我们希望通过一个长期的监测,能够为以后的研究和保护行动提供支持。


那边近海的渔船仍在轰轰作响捕捞着成年鲎。而这边的夏季鲎综合调查志愿者们正在滩涂上沿着样线寻找鲎的踪迹,徒手将鲎挖出,测量其大小,记录性别、栖息环境等各种信息,最后把鲎放回原处,不断进行着对当地鲎种群数量的初步评估。



离开我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曾经在滩涂上司空见惯的甲壳“小怪物”

如今已变得越来越罕见。

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年的活化石

到底还能活多久?


比起以中国为名的“中华白海豚”、“中华鲟”这些在电视节目中频频露脸的“明星物种”,中国鲎显得默默无闻。人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海洋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不知道它们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生灵,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鲎。人们只知道一个事实:每天都有鲎因为人类的捕捉和环境的破坏而消失。


爱鲎及栖,另一种约定

野外调查?!

这不是大学和研究所的责任和工作?

科学研究?!

这不是教授和博士应该关心的事吗?

其实很多人并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只是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这样的志愿者招募活动能让更多人去感受滨海湿地的多元和危机。你不认识它,不了解它,就不会知道你和鲎的关系。另一方面,推动志愿者参与的科学研究和环境调查,也是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的好方法,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推进公民参与社会议题上都能够有所助力。环境议题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招募志愿者正是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关心身边的环境变化,并尝试采取行动。


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

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

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珍古道尔,世界著名动物学家


为什么要参加鲎调查志愿者?

曾哥(南宁蓝天救援队)

参加鲎调查志愿者出于对自然的热爱,也知道自然界很多物种都即将消失,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自己有责任对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做保护宣传,同时通过自己的影响去改变身边的人的观念,比如吃这些没好处,不吃它就可以保护。直接的好处目前似乎看不到,主要还是精神方面愉悦自己,可能和各方面人打交道,锻炼,不但只鲎,引申到候鸟鱼类,海洋生物都需要保护。接触各方面的人。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和各阶层打交道,能了解更实际情况。

远哥(北海,警察)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海人,对于海洋和鲎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次参加活动,一方面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另一方面也是为海洋湿地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参与调查和宣传,更加体验到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也希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变本地人环境保护的意识。


写一封信,给北部湾的鲎


西背岭周边一带有相当广阔的潮间带,宽达十余公里的滩涂一望无际,渔民带的越南帽远看只是一个难以辨认的反光的小点,成片的红树植物白骨壤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榄钱。赶海人的人在挖着沙虫和文蛤,渔民们正在布网捕鱼,前来体验赶海的游客更是难以压抑一口福的欲望,少数村民还在海边养起了海鸭和山羊。似乎大家都把看似“永不枯竭”的海洋馈赠当做理所当然。


充满欲望气味的空气正在打扰在这里生活的鲎。虽然西背岭区域的滩涂上,仍有较高的幼鲎密度,但渔民布下的渔网已经成了拦在鲎面前的生死线。志愿者仅不到2个小时的渔网调查中,就在两张渔网里找到多达35只鲎,困在无处可逃的网里。而那茫茫的滩涂上,层层叠叠的渔网迷阵,又该有多少鲎无路可逃?


人要生活,鲎要生存。难道人的生活一定要绝鲎的生路?面对这些,我们到底该怎么办?美境自然(BRC)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联合开展的滨海湿地保护项目正在探索这一最终目标。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在广东雷州半岛,在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我们需要更多研究者、志愿者和伙伴们加入鲎的研究和保护队伍,获得更多一手的详尽数据,为鲎的保护提供基础证据。野外的种群调查只是保护工作的一个方面,社区的宣传,观念的转变,青少年的教育,都是“爱鲎及栖”这个目标完成的关键环节。


潮水已冰凉,渔火更苍凉


本文发出时,志愿者们正奋战在钦州三娘湾泥泞的滩涂上,披风斩雨,只为找到同样在此奋力生存的鲎。接下来他们将前往合浦和北海的其他调查点,期望能获得更详尽,更全面的资料;更想看一看,那里的鲎,还好吗?



撰文:师旭、林吴颖、刘陈男

摄影:曾继谋、师旭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美境自然

BRC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致力于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需求,采取可持续的方法来保护包括中国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濒危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美境自然的成员多为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学者、保护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科学严谨、合作共赢、根植乡土、创新实践、专业高效是BRC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