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史】湖南古代的义茶亭

点击上方“中国湘学”可以关注哦!▲

旧时由于交通的阻塞,行旅十分艰难,人在旅途,常常是精疲力竭、唇焦口干,身处荒山野岭,旅人无不渴望路途中有一些可以阻风挡雨、喝茶解渴的休憩之所。因此,民风纯朴的湖南许多地方的社会贤达都把施茶作为一种慈举。在交通要道上建一些茶亭,或临时搭建一些凉棚,每逢炎热季节,内设茶缸,茶桶,煮茶水施舍,供过往旅人歇息解渴。“义茶亭”由此而生。据馆藏旧志,将长沙及附近的一些义茶亭整理如下:

长沙义茶亭,在南门外回龙山下,旧有地名“南二里牌”,是为出长沙南门驿道二里路程处,进城者、出城者都要在此憩息,其旁还有一座红龙庙,来庙拜神求雨的农民也在此歇脚。义茶亭的对联道出了建亭者的初衷,联曰:“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叶淡;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上世纪中叶亭已不存,却留下“义茶亭”的街名。

望城茶亭,在今望城区茶亭镇,镇以亭名。茶亭镇位于望城区的东北角,原属铜官,东临汨罗,北接湘阴,南靠长沙,是三县交界之处,来往行旅频繁,故有清代当地乡官张子初捐建“歇凉茶亭”。今亭已不存,留下茶亭镇的地名和这副茶亭联,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众生不妨坐坐;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大家打个哈哈。”

益阳穿坳仑茶亭,在益阳杉树仑与桃江县松木塘结合部,其亭宽大,可供16桌人喝茶。桃江县彭子仁清捐建,并置田31.5亩,土3亩,作为亭产。亭联两副,颇邀时誉。其一:生计尽关心,长途辛苦,坐片刻稍息疲劳,哪管春秋冬夏;光阴同过客,逆旅奔波,喝一杯全消渴癖,任凭南北东西。”其二:“穿破名利关头,想只因富贵身家,过此尽属康庄道;坳上清闲地位,看不上江山风月,少座都为畅快人。”

安化奉义茶亭,在小淹乡石门潭。由龚怡发遵母陈护英遗命所建,取名“奉义”。陈护英“秉性坚贞,夙怀慈善”,28岁丧夫,抚龚怡发为嗣。见行人过此,欲饮无茶,欲歇无荫,且常有绿林啸聚,匪迹出没,临终嘱子:“暂不买田,先建茶亭。”怡发谨遵不渝,逾四载亭成,行人称便。至今亭房依旧,楹联尚存:“奉命岂敢忘,建小亭数椽,献予先慈偿夙愿;义心尽所表,烹清泉几盏,聊为过客洗尘劳。”

 


安化杉树亭,在冷市、小淹两地等距的高芭、石沙村交界处杉树岭,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是往昔新化、溆浦、梅城通往常德、桃源等县的要道。岭高海拔约600米,地形险要,素有“南北十里一关山”之称,茶亭为全木质结构,建筑呈新月形,全木质结构,亭长15米,宽4米,共5间,占地90余平方米,东侧设条凳、茶缸,供行人停歇饮用,西侧两间横屋,供守亭人居住。亭东原建有梅山菩萨孟公祠。茶亭廊柱上有一联,相传为陶澍所撰,联云:“茶后行者行,莫愁劳燕分飞,放眼光明路正远;亭前过客过,若访雪鸿遗迹,印心名胜景尤佳。”

汨罗高华亭,在汨罗市高家坊镇高华村,鹅形山与夏家山之间的垭口处,是汨罗和湘阴县的分界点,地处古驿道上。旧为山脉两边人员翻越山脉时的歇脚点,亭石壁上刻有左宗棠曾祖父在此设凉茶惠路人的书契。整座古亭以花岗石砌成,东西走向,亭内有石凳供行人憩息。后经多次翻修,覆盖防雨瓦,亭东西两侧均为青石铺成的过山台阶小道。东西门柱分别镌刻楹联。其一:“满途扬正气;一亭尚古风。”其二:“高风传世久;华景惠人多。”


 

宁乡惠同桥茶亭,在宁乡县沙田村,茶亭建在桥上。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何开周等倡募改建,桥上建有青瓦木柱长亭,亭两侧护栏下原设有长凳,供行人休憩、喝茶、邑人岳衡作《惠同桥碑记》称:“有亭以憩行者,炎熇渴饮,开畅烦襟,惠也。”岳障东题惠同桥茶联:其一:“一般春梦无痕,名利走红尘,劝过客喝些茶去;今日海疆多故,神仙到黄石,看传书谁上圮来?”其二:“天开小画图,双流涧口泉声,断岸悬虹围柳絮;客来好风景,一笠波心亭影,淡烟飞翠点茶瓯。”


 

宁乡南风亭,在巷子口镇通往安化东山要道上,木架结构,清同治年间(1862—1874)乡民募捐兴建。亭名出自舜帝《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民之愠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亭建在南风塅去东山的山坳上,长10余米,宽4米,过道外侧6个大木柱间设有固定木条凳供人歇息。亭南北走向,又设在坳头关口,每当赤日炎天,人们爬山越岭,酷暑难当,一经进入茶亭,凉风习习,如入仙境,故名南风亭。原亭中设四季设有茶水,免费供路人饮用。亭联为南风塅清末秀才龚稀星所撰,何叔衡、、姜梦周的老师李藕苏所书。联云:“南去北来,过客何妨聊坐坐;风和日暖,劝君且莫急忙忙。”

宁乡司徒茶亭,在宁乡巷子口镇与安化县交接的司徒岭。《宁乡县志》载:“宋司徒王仝驻兵于此,以拒瑶寇,战死,后人立庙祀之。”此亭则伴庙而得名司徒古亭。清光绪十四年(1888),当地的龙飞舞、龙飞汉等人在司徒岭上新建一亭。该亭坐北朝南,亭后坡陡如壁,亭前悬崖如削。宽1.6米的宽的麻石古道穿亭依坡斜挂。茶亭分东西两部分,西边(安化地域)为立柱框架式凉亭,设有长木条凳供路人歇脚。东边靠近宁乡方向部分,设有伙房、客房、主人住房数间。茶亭由宁乡、安化两地派人长住,烧茶水义务供应过路行人,义务供应茶水的善举一直沿袭至新中国成立。古亭后口水井,壁崖缝中有酒杯口大的泉水涌入井中,长年不断,清凉可口,故此亭又称凉水井亭。旧有题茶亭联,流传甚广。其一:“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目,点头笑客不须忙。”其二:“四在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司徒茶亭正墙下嵌砌修建茶亭时的石碑,刻有清二品衔、署广东按察使张寿荃(宋理学家张栻后裔)所撰写的《新修司徒茶亭记》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司徒岭新修茶亭记

(清)张寿荃

 

佳岭嶙峋,梅山岌丛,连峰亘地,群峭摩天。鸟道回而烟萝深,蚕层高而栈道远,一地为司徒岭,为宁乡、安化往来要道。洵夫邱石堆螺,雨生缪篆,屏山叠黛,风满南窗。露泡芙蓉,旧是青平之地;云开华盖,遥分白马之尊。为楚泽之奥区,辟渚宫之胜地。概尔其鸡足名山,鹫头作岭,当阙踞虎,细路萦蛇。引蔓拔藤,悬趾劲刺,二分在外,扪参历井,抚膺而十陟,为劳冠盖往来,轮蹄辐凑。途非蜀道,难竞等于登天;人异长房,术鸡咨夫缩地。一亭一驿,加银鹘而弥多;三暮三朝,见黄牛而如故。若乃青春受谢,赤帝司权,大伞当空,凉珠难御。奔走乎铄石流金之顷,坌息乎炎风赤白之中。羡词容之追凉,坐调水质;嗟仆夫之况瘁,谁酌金垒,惟应广厦千间,庇兹热客;安得杨枝一滴,偏炎陬是。拓地半方,造亭十笏,诛茅启宇,接笕通泉。披襟当大王之风,举盏携小团之月。每当游人驻足,行李息肩,当壁无尘水瓯饷,容息薪劳之栗,陵听铃语之即,当小住为佳。息影非同恶木,劝公无渡临河。何必投钱,徐春雨月。领夜风生,双瓶火活。忘却当头日午,一笠阴圆;又有古井澄波,长生拂日。苍髯千尺,即是浔阳;寒碧一泓,便分河润。不够移山之策,何须调水之符。左右逢源,盘桓永日。是题小序,俾勒贞珉。此时啜茗挥毫,作元次山语亭之记;他日扪萝腊屐,寻杜少陵长沙之驿。

来源:《湖南慈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