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太阳之别名

《别名辞海》

太阳之别名


田家双·编著

新浪博名:田家崴子

微信名:田家



白景

指太阳。唐 李贺《古悠悠行》:“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王琦 汇解:“白景,日也。”

白日

太阳。《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汉 王粲《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靓雾,垄首晖霞。”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清 黄鷟来《送田月枢归隐王屋》:“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

宝镜

喻日或月。唐 崔护《日五色赋》:“晕藻绘于金轮,聚云霞于宝镜。”宋 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璧日

日圆如璧,古人视为祥瑞之兆。南朝 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璧日垂彩,玉带生烟。”

丙火

丙通炳,明亮。特指太阳。唐 谢良辅《秋雾赋》:“及夫丙火方驰,腾蛇欲飞;三辰被汩,五星霏微。”

残阳

将落的太阳。唐 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明 刘基《菩萨蛮》:“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晨暾

朝阳。宋 朱熹《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千岚蔽夕阴,百嶂明晨暾。”宋 唐庚《喜雨呈赵世泽》:“明朝引首望云汉,屋上晨暾仍杲杲。”

晨乌

初升的太阳。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故以乌为日之代称。《南齐书·张融传》:“晨乌宿于东隅,落河浪其西界。”

晨旭

朝日。唐 李峤《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元 吴师道《德兴开化道中》:“宿云逗疎雨,晱晱吐晨旭。”

赪盘

指太阳。明 袁宏道《放言效白》:“梦去几番登岳顶,扶桑清水浴赪盘。”

赪玉盘

指太阳。唐 李贺《春归昌谷》:“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叶葱奇 注:“赪玉盘,指太阳。”

迟景

指夕阳。唐 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

迟日

指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唐 皇甫冉《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清 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迟阳

将落的太阳。宋 毛滂《清平乐》:“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

赤盖

喻太阳。唐 李为《日赋》:“及将暮也,烁乎而低,澹乎而颓,忽乎变容,赤盖下空,埃尘蒙笼,浑浑黄黄,渐无精光。”

赤龙

喻太阳。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清 魏源《道中杂言》:“羲和鞭赤龙,夙驾扶桑巅。”

赤轮

指烈日。清 沈名荪《悯旱》:“其奈望雨雨竟绝,赤轮天半高悬悬。”

赤萍

太阳。《孔子家语·致思》:“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謡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后因以“赤萍”指太阳。宋 梅尧臣《题满公僧录西明轩》:“赤萍才落邓林外,青铜半磨傍露明。”

赤日

红日;烈日。唐 杜甫《晚晴》:“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宋 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水浒传》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赤乌

代指太阳。三国 薛综《赤乌颂》:“赫赫赤乌,惟日之精。”唐 白居易《劝酒》:“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词话》二七回:“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清 赵翼《毒暑》:“毒暑今年甚,当空煽赤乌。”

赤鸦

指太阳。唐 聂夷中《往京寄同志》:“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

赤帜

喻太阳。宋 范成大《新岭》:“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钲上。”元 舒頔《金陵怀古》:“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元 王恽《苦热叹》:“炎官张火伞,屏翳扬赤帜。”

初暾

犹初日。唐 韦元旦《早朝》:“挈壶分早漏,伏槛耀初暾。”清 王夫之《南岳赋》:“拂车辙于层峦,观初暾之轮囷。”

初昕

谓太阳刚要升起。南朝 沈约《阻雪连句遥赠和》:“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元 陈旅《题米元晖溧阳溪山图》:“遥山断复连,川上初昕微。”

踆乌

古代传说有三足乌居于太阳中。《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 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后因以“踆乌”借指太阳。唐 黄滔《秋色赋》:“踆乌减赫,顾兔添明。”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胶州法南墅尝偕一友登日观……既而踆乌涌上,南墅谓其友曰:‘太阳真火,故入水不濡也。’”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壮哉劲气亘天,踆乌退舍。”

春曦

指春天的太阳。宋 田锡《杨花赋》:“乍若吴王江国,水殿春曦,梅花已老,零落交飞。”元 王恽《紫藤花歌》:“天孙夜掷紫霞被,满意下覆须春曦。”明 张居正《贺汪云溪八十寿序》:“春曦既旦,淑景转移,同乡诸君,登卧云堂。”

大明

指日。《易·干》:“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李鼎祚 集解:“大明,日也。”唐 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宋 文天祥《发陵州》:“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丹景

红日。唐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王琦 注:“丹景,日也。”唐 吴筠《游仙》:“凌晨吸丹景,入夜饮黄月。”

丹灵

指太阳。明 夏完淳《寒灯赋》:“丹灵已匿,素魄未升。”

丹曦

红日。南朝 萧统《铜博山香炉赋》:“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岭。”唐 刘知几《史通·书志》:“丹曦素魄之躔次,黄道紫宫之分野。”

东君

太阳神名,亦指太阳。《史记·封禅书》:“晋巫,祠五帝、东君…先炊之属。”司马贞 索隐引《广雅》:“东君,日也。”郭沫若《屈原》:“第七人为东君,太阳神,男像,面色赤,手执弓矢,青衣白裳。”

东曦

古代传说中的日神东君,借指太阳。《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返景

指夕阳,夕辉。唐 王维《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 皇甫曾《题赠吴门邕上人》:“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

飞金

指金黄色太阳。明 汤显祖《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飞金出荧火,明珠落鲸鱼。”

飞辔

指太阳。晋 陆机《演连珠》:“飞辔西顿,则离朱与蒙瞍收察。”李善 注:“飞辔、悬景,皆谓日也。日有御,故云辔也。顿犹舍也。西顿,谓已夕也。”

干曜

太阳。《元史·后妃传一·顺帝后答纳失里》:“月之道循右行,明同贞于干曜。”

海暾

海上旭日。元 周权《金焦两山》:“海暾红处谒仙山,不管刚风客櫂寒。”

海日

海上的太阳。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张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齐烟九点苍。”

寒景

指冬天太阳或阳光。唐 李子卿《聚雪为小山赋》:“照寒景而逾洁,拂朝霞而更亲。”唐 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江南腊月半,冰冻凝如瘀。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含景

日,日光。南朝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赖此盈罇酌,含景望芳菲。”唐 王昌龄《过华阴》:“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皓日

指明亮的太阳。《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郭沫若《在新义州站上》:“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赫日

红日。前蜀 韦庄《上春词》:“瞳昽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宋 苏舜钦《吴越大旱》:“二年春及夏,不雨但赫日。”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赫熹

指烈日。清 赵翼《苦热》:“赫熹余威竟夜不肯散,繁星皆红月不白。”

赫曦

指太阳。明 高攀龙《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

赫炎

烈日,阳光。唐 柳宗元《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庭庑下陋,日未及哺,则赫炎当目,汗眩更起。”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泾水黄》:“羲和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

红轮

喻红日。唐 李咸用《晓望》:“碧浪催人老,红轮照物忙。”元 白朴《恼煞人》:“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西游记》第三六回:“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

红日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唐 王建《宫词》:“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南唐 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宋 晁补之《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红旭

红日。唐 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碧霄传凤吹,红旭在龙旗。”唐 元稹《游碧涧寺》:“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

红阳

指红日。宋 晏几道《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

华景

太阳,阳光。南朝 谢庄《赤鹦鹉赋》:“徒观其柔仪所践,頳藻所挻,华景夕映,容光晦鲜。”南朝 陶弘景《冥通记》:“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

黄金轮

指金光闪闪的太阳。唐 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赤波千万里,涌出黄金轮。”

回景

指反射的夕阳。南朝 鲍照《秋夜》:“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毁炎

太阳的光炎。唐 柳宗元《天对》:“毁炎莫俪,渊迫而魄。”

昏昃

夕阳。南朝 刘孝标《与举法师书》:“苍星昏昃,凉云送秋。”

火精

太阳。汉 王充《论衡·说日》:“夫日,火之精也;月,水之精也。”唐 韩鄂《岁华纪丽·日》:“日,火精。”李白《上云乐》:“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王琦注引《淮南子》:“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火镜

亦作“火鉴”。指太阳。《南齐书·天文志赞》:“阳精火镜,阴灵永存。”《西游记》第二十回:“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清 陈维崧《风入松·苦暑戏与客语》:“炎炎火镜正烧空,避暑苦无从。”

火轮

指太阳。唐 韩愈《桃源图》:“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宋 杨万里《三辰砚屏歌》:“君不见八月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清 黄景仁《苦暑行》:“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火伞

喻烈日。唐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清 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行酒东台对落日,犹如火伞张郁攸。”

火繖

同“火伞”。清 赵翼《苦热》:“火繖当空气益炎,避炎何处觅深严。”

火阳

指太阳。《春秋说题辞》:“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积阳

指太阳。汉 应玚《百一诗》:“室广致凝阴,台高来积阳。”晋 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大火贞朱光,积阳熙自南。”李善 注引《续汉书》:“日行南陆,谓之夏也。”南朝 鲍照《喜雨》:“营社达羣阴,屯云揜积阳。”唐 李邕《东林寺碑》:“既多雨以出日,乍积阳以作霖。”

极阳

指太阳。《汉书·李寻传》:“日数湛于极阳之色。”颜师古 注:“众阳之宗,故为极阳也。”

霁景

雨后的太阳或阳光。唐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山河春而霁景华,城阙丽而年光满。”唐 唐彦谦《蒲津河亭》:“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宋 石孝友《点绛唇》:“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

骄景

犹骄阳。清 舒位《暑甚偶然作》:“穨云驭骄景,蒸雨如热汤。”

娇阳

骄阳。娇,通“骄”。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娇阳卷新叶,宿润醒残花。”

皦日

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辞。《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孔颖达 疏:“谓我之言为不信乎,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后汉书·郎顗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元 王恽《玉堂嘉话》:“呜呼!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朴诚自表,切矢皦日。”王国维《罗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铭》:“藐是孤生,终于灭性,皦日之信,匪石不回。”

金虎

指太阳。南朝 刘孝绰《望月有所思》:“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五代 谭用之《江边秋夕》:“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明 何景明《后白菊赋》:“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驾。”

金精

指日。明 王世贞《天门开》:“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金景

指夕阳。南朝 鲍照《还都口号》:“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钱仲 补注:“金景,西日也。”

金轮

喻太阳。北齐 萧悫《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云表金轮见,岩端画栱明。”宋 陈允平《扫花游·雷峰落照》:“看倒影金轮,溯光朱户。”清 姚鼐《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金乌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汉 刘桢《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唐 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元 武汉臣《冯玉兰》:“看东溟渐升玉兔,早西山坠尽金乌。”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绝句》:“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

金鸦

指太阳。唐 韩愈《送惠师》:“金鸦即腾翥,六合俄清新。”韩醇 注:“金鸦,日也。”宋 杨万里《早入东省残月初上》:“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清 姚鼐《新城道中书所见》:“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金钲

喻太阳。宋 苏辙《黄楼赋》:“金钲涌于青嶂,阴氛为之辟易。”宋 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便面犹承坠露,金钲半吐东墙。”宋 范成大《新岭》:“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钲上。”

九阳

太阳。《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李贤 注:“九阳,谓日也。”明 刘基《淮南王》:“虹蜺缤纷夹采斿,上窥九阳下六幽。”

九曜

日的别称。《云笈七签》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

闿阳

太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享昊天乐》:“干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闿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唐祀圆丘乐章》:“闿阳播气,甄耀垂明。”

朗旭

光明的朝阳。南朝 王微《咏愁诗》:“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

老火

指烈日。宋 杨万里《立秋日闻蝉》:“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老阳

方言太阳。曹禺《日出》第二幕:“老阳西落,砸得好心焦!不卖点命,谁也不饶!”胡可《英雄的阵地》第四幕:“这会儿兴有三点钟了吧?老阳儿都歪到脑后勺上去啦!”

利眼

指太阳。晋 陆机《演连珠》:“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吕向 注:“天有日月,如人有眼,故以日为利眼也,此喻君也。”

烈景

谓烈日。唐 皮日休《惑雷刑》:“得他牛,则昼役夕归,箠耕于烈景,笞耨于晦冥,未尝一息容其殆。”

烈日

炎热的太阳。《南史·齐纪下·东昏侯》:“刬取细草,来植阶庭,烈日之中,至便焦燥。”唐 徐夤《西寨寓居》:“烈日不融双鬓雪,病身全仰竹枝筇。”宋 苏辙《晋论》:“譬如山林之人生于草木之间,大风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饥馑之所劳苦。”

灵景

指太阳。晋 左思《咏史诗》:“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吕向 注:“灵景,日也。”《宋史·乐志七》:“灵景舒光,飞龙旋轨。”

灵明

指太阳的御者羲和。借指太阳。汉 焦赣《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灵乌

指太阳。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唐 杨炯《浑天赋》:“天鸡晓唱,灵乌昼踆。”闽 徐夤《日月无情》:“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

六龙

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汉 刘向《九叹·远游》:“贯澒蒙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晋 郭璞《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宋 王安石《休假大佛寺》:“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明 薛蕙《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颓波。”

落景

夕阳。隋 黄闵《武陵记》:“土人为之歌曰……朝日丽兮阳岩,落景梁兮阴阿。”宋 苏舜卿《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欲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清 黄鷟来《秋日寄淮阴吴嵩山》:“徘徊落景催,草草叹分袂。”

明烛

日或月。清 姚鼐《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暮景

夕阳。唐 杜甫《一室》:“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唐 杜甫《杜位宅守岁》:“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唐 元稹《种竹》:“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栏。”

暮晷<guǐ>

指落日。《宋书·傅亮传》:“在西成之暮晷,肃皇命于禁中。聆蜻蛚于前庑,鉴朗月于房栊。”唐 白居易《礼部试策第四道》:“故有吹律于寒谷,和气生焉;挥戈于曜灵,暮晷回焉。”

南流景

指太阳。三国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铣 注:“南流景,日也。”

嫩日

初出的太阳。《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嫩日舒晴,韶光艳,碧天新霁。”

青乌

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元 杨维桢《寄张伯雨》:“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晴暾

明亮的朝日。《花月痕》:“此则日之出也,云之生也,晴暾炳曜,万象毕露。”

晴曦

指太阳。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引李明通《红梅》:“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山林着汝吾未许,绛衣朱襮鏖缁尘。”《林则徐日记》:“浓云欲雨……午间风转西南,遂见晴曦。”

倾景

斜阳。晋 陆云《答兄平原》:“倾景儵坠,夕不存罢。”唐 鲍溶《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倾景安再中,人生有何常!”

倾晖

指斜阳。南朝 鲍照《秋夜》:“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唐 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

倾羲

指落日。晋 谢惠连《秋怀》:“颓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李善 注:“羲,羲和,谓日也。”

秋阳

指烈日。《孟子·滕文公上》:“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赵岐 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南朝 江淹《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河汉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日车

太阳。太阳每天运行不息,故以“日车”喻之。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庄子·徐无鬼》:“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汉 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谭涤生诗》:“羲和鞭日车,欲去不得恋。”

日宫

指太阳。唐高宗《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唐 周利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山豫乘金节,飞文焕日宫。”

日魂

道教语。指太阳神。语本《参同契》卷中:“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亦指太阳。唐 皮日休《早春以橘子寄鲁望》:“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唐 司空图《注愍征赋述》:“日魂惨淡,鬼哭荒丛。”

日精

指太阳。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宋 梅尧臣《苦雨》:“昼不见日精,夜不见月魄。”

日晶

指太阳。唐 柳宗元《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紵》:“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日镜

指太阳。《魏书·彭城王勰传》:“臣非所以恶华捐势,非所以辞勤请逸,正希抑成陛下日镜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祸。”唐太宗《执契静三边》:“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日轮

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北周 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唐 韩愈《送惠师》:“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日头

太阳。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日头赫赤赤,地上丝氲氲。”宋 杨万里《山村》:“歇处何妨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日乌

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唐 方干《感时》:“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回。”前蜀 杜光庭《招友人游春》:“难把长绳系日乌,芳时偷取醉功夫。”

日阳

太阳。《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孔颖达 疏:“云生于朝阳者,以其早见日阳被温仁之气。”

日驭

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隋 卢思道《从驾经大慈照寺》:“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前蜀 韦庄《立春》:“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清 金农《憩王屋山后十方院》:“大椿灵饵话尧年,炼液升烟日驭前。”亦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黄澜《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日御

指太阳。隋 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晓川漾碧,如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轮之驰水府。”

日珠

指太阳。唐 皇甫湜《出世篇》:“西摩月镜,东弄日珠。”宋 苏辙《次韵子瞻游罗浮山》:“天枢旋结日珠重,人寰下视鸿毛轻。”

睿日

神圣的太阳。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三方保障,似群星拱北,睿日当阳。”

溽景

烈日。唐 陈子昂《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晨,溽景薰天,炎光折地。”

三足乌

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后因以指日。唐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廻三足乌。”仇兆鳌 注:“金榜廻乌,犹云日射黄金牓。三足乌,即日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亦省作“三足”。唐 柳宗元《跂乌词》:“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妬尔令尔疾。”

素日

犹白日,指明亮的太阳。晋 傅玄《三光篇》:“素日抱玄乌,明月怀灵兔。”

霜日

犹秋日。唐 李商隐《所居》:“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宋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宋 陆游《别曾学士》:“骑气动原隰,霜日明山川。”

烁日

耀日,烈日。南朝 江淹《莲华赋》:“若其江淡泽芬,则照电烁日;池光沼緑,则明壁洞室。”唐 宋之问《秋莲赋》:“春风尽荡,烁日相煎。”明 郑若庸《玉玦记·定计》:“烁日炎威,懵腾酒醒人倦,正榴花映日初然。”

天晷

太阳。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协风傍骇,天晷仰澄。”李善 注:“言日澄清也。”李周翰 注:“晷,日也;仰澄,谓无薄蚀也。”

天阳

指太阳。《法苑珠林》:“日为天阳,火为地阳,地阳上升,天阳下降。”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

亭曈

旭日,初出的太阳。唐 冯宿《初日照冰池赋》:“日生东方,冰满池塘,以涸沍之寒质,承亭曈之晓光。”

颓景

夕阳。明 李东阳《杂诗》:“凉飚激颓景,奄忽不可攀。”

颓阳

落日。晋 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颓阳照通津,夕阳暧平陆。”吕延济 注:“颓阳,落日也。”唐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明 夏完淳《寒城闻角赋》:“浮云亭亭而去马,颓阳萧萧而入衣。”

外景

指太阳。以其有光外照,故称。《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

顽阳

指骄阳;烈日。宋 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神龙蓄志未发泄,明日更与顽阳雠。”

晚阳

将落的太阳。唐 钱起《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微雨侵晚阳,连山半藏碧。”唐 罗邺《柳絮》:“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

乌轮

太阳。宋 苏轼《辨道歌》:“乌轮即晚蟾影斜,吾时俱覩超云霞。”元 许谦《春城晚步》:“红楼鼓歇乌轮堕,浅水横舟弄渔火。”元 谢应芳《送李彦明归高邮》:“吴船鼓棹渡江去,乌轮正挂扶桑树。”

乌焰

红日。唐 罗邺《冬日旅怀》:“乌焰才沉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

乌阳

指太阳。《旧唐书·李密传赞》:“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乱终逆。”宋 苏轼《李太师墓志》:“无疆之休,以来本世…如谊、仲舒,乌阳是逢。”

西景

夕阳。亦喻暮年。唐 于志宁 《崔敦礼碑》:“而东流难止,西景易沉。”唐 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清 顾炎武《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回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西阳

将落的太阳。唐 李白《悲清秋赋》:“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曦车

羲和所驾之车。指太阳。唐 褚亮《奉和咏日午》:“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晖。”唐 虞世南《奉和咏日午》:“高天净秋色,长汉转曦车。”清 高其倬《望雪山》:“压覆常忧坤轴折,回旋怕触曦车翻。”

曦赫

日。唐 刘禹锡《楚望赋》:“曦赫歊蒸,阳极反阴。”

曦轮

指太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朝日乐章》:“永流洪庆,式动曦轮。”唐高宗《立春日游苑迎春》:“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清 赵翼《杨舍城北登望海楼》:“是时卓午悬曦轮,潮气上逼白日昏。”

曦辔

指太阳。曦,通“羲”。唐 黄滔《白日上升赋》:“懿夫曦辔亭亭,乌光杲杲。”唐 黄滔《与赵员外书》:“伏以曦辔流辉,已侵穷腊;禹门飞浪,即到登时。”

羲庭

太阳的别称。南朝 谢庄《宋孝武帝哀策文》:“羲庭薄蚀,紫路流飞。”

曦轩

同曦车。喻太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驻月驾矣。”

曦曜

太阳。清 唐孙华《病中对雨》:“洪流忽讶凭空涌,曦曜偏从何处明。”

羲和

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骃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 注:“羲和,日也。”晋 葛洪《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余耀。”

羲曜

太阳的别称。《晋书·后妃传论》:“方祇体安,俪干仪而合德;圆舒循晷,配羲曜以齐明。”

羲阳

太阳的别称。三国 阮籍《咏怀》:“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晋 陆云《答兄平原诗》:“羲阳趣驾,炎华电征。”

羲驭

太阳的代称。羲和为日驭,故名。明 高启《广陵孙孝子爱日堂》:“只愁老景苦駸駸,羲驭西驰疾飞鞚。”《儿女英雄传》:“晓来一轮羲驭涌东隅。”

羲御

同“羲驭”。明 王世贞《沉启南春山欲雨图歌》:“已应羲御走骄日,或有雷门呼蛰龙。”清 姚鼐《题花坞夕阳迟图》:“分明羲御长停处,正在凌云一笑时。”

夕暾<tūn>

落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周章踰时,夕暾渐坠;山谷甚杂,又不可以极望。”何守奇 注:“暾音炖,日始出貌。此谓日之将落,如初出时之高下也。”

夕景

指夕阳。晋 挚虞 《思游赋》:“星鸟逝而时反兮,夕景潜而且融。”南朝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及其晨光初起,夕景斜辉,霜文翠照,陆离眩目。”

夕阳

傍晚的太阳。晋 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夕影

犹夕阳。隋 薛道衡《夏晚》:“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夕照

犹夕阳。唐 颜真卿《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清 曹寅《看西廊秋叶》:“坡陀看愈好,夕照若为停。”

晞日

犹烈日。晋 陆机《演连珠》:“是以准月禀水,不能加凉;晞日引火,不必增辉。”

晞阳

指初升的太阳。晋 陆机《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冉冉晞阳,不遂其茂;晔晔芳华,彫芳落秀。”

曦轮

指太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朝日乐章》:“永流洪庆,式动曦轮。”唐高宗《立春日游苑迎春》:“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清 赵翼《杨舍城北登望海楼》:“是时卓午悬曦轮,潮气上逼白日昏。”

霞景

指日或日光。唐 李百药《秋晚登古城》:“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祥景

吉祥的太阳。南朝 鲍照《中兴歌》:“中兴太平运,化清四海乐。祥景照玉台,紫烟游凤阁。”

晓暾

朝阳。唐 殷尧藩《金陵上李公垂侍郎》:“海国微茫散晓暾,郁葱佳气满乾坤。”明 杨慎《黄莺儿·题张愈光霞村》:“扶桑晓暾,蒹葭晚昏,谢家风景陶家韵。”朱夏《喜迎舜日继尧天》:“衰年弥觉春阳近,又向榆林沐晓暾。”

玄晖

指太阳。晋 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玄晖峻朗,翠云崇霭。”吕延济

注:“玄,天;晖,日。”《云笈七签》卷九八:“良德映玄晖,颕拔粲华蔚。”

晓日

指初升的太阳。唐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元 郝经《贤台行》:“晓日曈曨赤羽旗,燕王北面亲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誊写毕,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

新曦

朝阳。唐 韩愈《南山诗》:“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许地山《空山灵雨·暾将出兮东方》:“会见新曦被四表,使我乐兮无央。”

悬景

指日或月。三国 曹植《朔风》:“四气代谢,悬景运周。”晋 傅玄《饮马长城窟行》:“悬景无定居,忽如驰驷马。”

祥轮

指太阳。唐 骆宾王《咏雪》:“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陈熙晋 笺注:“祥轮,日也。”

斜景

西斜的太阳。唐 王勃《仲氏宅宴序》:“顾斜景而危心,瞻火云而变色。”宋 黄庭坚《饮润父家》:“斋阁寒麝薰,书帙映斜景。”清 金农《樊口西郊行药》:“此间微径僻,斜景闭墟落。”

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覣 赵嘏《东望》:“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緑含风树满川。”宋 彭芳远《满江红》:“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清 黄遵宪《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

旭景

犹朝阳。明 张居正《扈从斋坛赐观斋宫温室纪恩》:“汉畤卿云丽,周郊旭景妍。”

迅景

疾行的太阳。南朝 王融《法乐辞》:“长风吹北陇,迅景急东瀛。”

炎精

指太阳。北周 庾信《周祀方泽歌.赤帝云门舞》:“纯阳之月乐炎精,赤雀丹书飞送迎。”《宋书·武帝纪下》:“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唐 萧颖士《游马耳山》:“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炎阳

烈日。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沮水》:“炎阳有亢,阴雨无时。”南朝 梁简文帝《苦热行》:“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

炎烛

指太阳。三国 曹丕《孟津》:“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

阳辉

指太阳。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阳辉升景耀,苍翠加润泽。”

阳魂

日的别称。亦指日的魂魄、精气。宋 梅尧臣《长歌行》:“日中不见影,阳魂与鬼并。”《西游记》第三六回:“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

阳精

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清 黄鷟来《赠陈省斋》:“荆卿适秦时,白虹贯阳精。”

阳轮

指太阳。日形如轮,故名。唐 高彦休《唐阙史·崔碣》:“时离毕作冷,衣云复郁,断狱之日,阳轮洞开。”清 姚鼐《新城道中书所见》:“虚荣幻象岂久据,午位已正阳轮加。”

阳灵

太阳。唐 吴筠《游仙诗》:“阳灵赫重晖,四达何皎皎。”

阳辔

借指日车。三国 曹植《升天行》:“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黄节 注:“次章以扶桑比治道,以阳辔比世运。”

阳婆

方言,太阳的俗称。《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这一天天晴阳婆好,公粮正该倒一倒。”《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暑天的阳婆再跌一竿就落山了,仍是这样炎热。”

阳日

太阳。《晋书·李势载记》:“伏惟大晋,天网恢弘,泽及四海,恩过阳日。”

阳神

日魂。《参同契》卷上:“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阳乌

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晋 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南朝 徐陵《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宁惧武贲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唐 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南朝 梁元帝《郢州晋安寺碑铭》:“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峰下阳乌,林生阴兔。”

阳旭

指初升的太阳。南朝 王融《明王歌辞·渌水曲》:“湛露改寒司,交鸎变阳旭。”

阳曜

指太阳。唐 刘禹锡《谢门下武相公》:“回阳曜于肃杀之辰,沃天波于蹭蹬之际。”唐 孙樵《龙多山记》:“阳曜始浴,彻天昏红。”明 刘基《步虚词》:“东溟升阳曜,西海生阴灵。”

阳羽

借指太阳。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唐 许敬宗《谢敕书表》:“精卫衔刍,岂究灵鳌之境;秋萤继日,安测阳羽之升。”

阳宗

指太阳。《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孔颖达 疏:“日为阳宗,月为阴宗。”

暘乌

太阳。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故称太阳为“暘乌”。唐 韩愈《讼风伯》:“暘乌之仁兮,念此下民,閟其光兮,不鬪其神。”元 方回《和陶渊明饮酒诗》:“风雨骤冥晦,暘乌出还新。”

耀灵

太阳的别称。《楚辞·远游》:“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明 吴承恩《广寿》:“嘉靖甲寅朱夏仲月,纤阿既望,耀灵再阅,阴阳辨而欲宁,天地交而成节。”《后汉书·张衡传》:“淹栖迟以恣欲兮,燿灵忽其西藏。”李贤 注:“燿灵,日也。”三国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燿灵匿景,继以华灯。”

曜灵

太阳。《楚辞·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 注:“曜灵,日也。”《魏书·术艺传·张渊》:“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清 刘大櫆《祭左和中文》:“炜曜灵之出汤谷兮,羲和狂驰而不辍。”

幽阳

指初升的太阳。因阳光微弱,故名。唐 陈子昂《感遇》:“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一说指月。明 杨慎《丹铅总录·诗话·幽阳》:“陈子昂诗:‘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月本阴也,而谓之幽阳;三五阳也,而平明已缺。此语亦道家说,坎为月而中满,女本阴也,而为婴儿之理也。”

<>

温暖的太阳。明 刘凤《清暑赋》:“倚高明以延伫,悦燠阳之载临。”

圆光蔚

道教语。指太阳。晋 陶弘景《真诰·协昌期一》:“扶晨始晖生,紫云映元阿,焕洞圆光蔚,晃朗濯耀罗。”《云笈七签》卷八:“九天真人呼日为濯耀罗,三天真人呼日为圆光蔚。”

远景

指太阳。汉 孔融《杂诗》:“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云日

指太阳。宋 苏轼《巫山》:“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朝暾

初升的太阳。《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唐 孟郊《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明明三飞鸾,照物如朝暾。”明 刘基《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钟山烛龙在其北,两眼烨煜如朝暾。”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

朝曦

指朝阳。唐 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绿池。”宋 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忍寒东窗底,坐待朝曦上。”《花月痕》第一回:“倏而海水蒸红,天光凝赤,一轮朝曦,腾跃而起,心摇目骇,叹曰:妙哉日乎,观止矣。”

朝旭

初升的太阳。唐 韦承庆《灵台赋》:“怒则烈火扇于衡飚,喜则春露融于朝旭。”元 冯子振《十八公赋》:“午曦斜而东箔撤蔽,朝旭警而西棂透明。”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若红者,则一轮朝旭,如树头之高挂铜钲已。”

朝阳

初升的太阳。唐 温庭筠《边笳曲》:“嘶马渡寒碛,朝阳照霜堡。”明 刘基《无寐》:“惊起朝阳斜照屋,一眉残月在天西。”

赵盾

夏日烈日。《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宋 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久苦赵盾日,欣逢傅说霖。”亦省称“赵盾”。宋 张耒《仲夏》:“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

昃日

斜日。喻迟暮。明 陈子龙《拟古》:“玉颜趋昃日,岁晏常苦寒。”

织乌

借指太阳。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代称。《全唐诗》卷八六五载《襄阳旅殡举人诗》:“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宋 苏轼《和陶贫士》:“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清 赵翼《苦热》:“雷公伏藏雨师避,惟有织乌当空恣腾掷。”

朱明

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王逸 注:“朱明,日也。”三国 阮籍《咏怀诗》:“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明 王世贞《天门开》:“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朱曦

指太阳。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赴华阴》:“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序》:“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

朱羲

太阳。古代称日为朱明,而羲和为日御,合而为“朱羲”。晋 郭璞《游仙诗》:“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李善 注:“朱羲,日也。”

朱炎

太阳,烈日。三国 何晏《景福殿赋》:“开建阳则朱炎艳,启金光则清风臻。”刘良 注:“朱炎,日也。”唐 杜甫《雨》:“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清 黄景仁《客斋偶成》:“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朱阳

太阳。三国 阮籍《大人先生传》:“左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是以朱阳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万物覩。”清 黄鷟来《雨中感怀》:“朱阳蔼江郭,首夏渐和柔。”

坠景

夕阳。喻衰落。晋 陆机《答贾长渊》:“王室之乱,靡邦不泯,如彼坠景,曾不可振。”李善

注:“丁德礼《寡妇赋》曰:‘日斖斖<wěi>以西坠。’”


《別名辭海》之竹之別名

山中,趣说茶水香  孤山散人散文欣赏



编辑:竹林子

校对:田家双

欢迎关注,愿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