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种火龙果的大男孩,放弃铁饭碗做农业

老刀注:对红龙果进行热障碍实验,以及对红龙果树最常见的茎溃疡病进行生物防治与田间用药管理改善。

王莨耿,工厂技工做了十多年,2016年初决定给自己一个转换跑道的机会,便放下榔头改拿锄头种植红龙果。

一方面因父亲种植红龙果已有一段时日,王莨耿偶尔下田帮忙,多少也懂了些农作基本原则,加上好友林俊仪的怂恿,终于做出人生除了娶老婆以外最重要的决定——种田去。

于是,王莨耿和大学时期就怀抱生态农业梦想的林育贤、家族从事蔬果运销的苏俊波,以及林俊仪、林俊纬两兄弟,这阳光5人组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却都选择加入青年返乡从农风潮的行列,不仅组成番社蔬果联盟,更在去年入选农委会百大青农计划。

放弃铁饭碗,成立番社蔬果联

,言谈间展现强烈的在地性格。他说,东山乡是平埔族传统居住地,早年当地人叫「哆囉嘓」(Dorcko),又叫番社街,后才改名为东山乡。

因此,当林俊仪在2015年下定决心辞去西拉雅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的铁饭碗后,和弟弟林俊纬一同成立的农场就取名为「哆囉嘓生态农庄」。之后则和伙伴成立番社蔬果联盟,主要专攻红龙果栽培。

3甲地,是这5个阳光大男孩的实验基地,最年长的林俊仪与最年轻的林育贤负责营销、科学实验,林俊纬负责农机具维修、苏俊波负责货运与宅配,王莨耿则专心投入草生栽培法实验,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平时话不多的林育贤指出,透过青农计划的接触与辅导,番社蔬果联盟与嘉义大学农园系密切合作,针对红龙果品种的实验,除了思考于结果期后段如何在外观提高卖相外,也对红龙果进行热障碍实验,以及对红龙果树最常见的茎溃疡病进行生物防治与田间用药管理改善。

林俊仪辞去观光局工作 ,和伙伴成立番社蔬果联盟。

理想与现实,取得平衡点

林俊仪的父亲也在种植红龙果,因此在他辞掉观光局的工作前,就已对红龙果有一定认识。加上自己对紫斑蝶的研究兴趣,让他选择一条在有机栽培与传统农法间取得平衡的务实路线——友善种植。

红龙果大约每年5月开花、结果,但开花只持续一个晚上,隔天花朵就会密合,呈现下垂状,这时就是照顾红龙果最忙碌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在此时把花朵剪下,未来就会影响果实生长(外观)。

正常时序是在开花后约35天开始采收,采收期大约长达半年,这也是当初番社蔬果联盟选择红龙果作为栽种主力的原因之一。

结果期间的田间管理才是决定红龙果能不能健康长大的关键,王莨耿虽然务农时间不长,但极具实验精神,在父亲1甲多的红龙果园内,为了落实草生栽培法,适度保留杂草在田间,他主动要求将田区分成两部分,一区由父亲管理、一区由他管理。

王莨耿将田区分成两部分,一区由父亲管理、一区由他管理。

草生栽培农法,兼顾土壤及生态

如何辨识哪一区是他管理的?王莨耿笑着说,「很简单啊,整园都是杂草的就是我管理的!」话说得轻松,但他透露当初其实也跟父亲抗争过一段时间,毕竟上一辈的农人观念已深,看到满园杂草就会开骂:「这是在种什么田!」最后才妥协「各管各的」。父亲说:「你满园杂草可以不管,但产量不能比我的少。」当然,一家子的收成还是一起出货。

友善种植农法最费工的部分无非是田间管理,除了须谨慎预防茎溃疡蔓延,每天到田区巡视除草、剪枝、去花、包裹根部、套袋,一点都不能随便。

新鲜富贵红红龙果的切片鲜红而充满水分。

绑草绳当介质,枝条更强壮

去年连续4个台风,让红龙果的枝条严重挫伤。林俊仪说,红龙果属仙人掌科,枝条上有刺座,一旦枝条出现茎溃疡症状,最好的防治方式就是绑上一层草绳,避免受伤部位继续接触到其他东西。草绳同时也是枝条生长的介质,红龙果的枝条只要接触东西,就会沿着接触面长出须茎,须茎会沿着主枝条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根系,吸收土壤养分的效果会更好,枝条自然长得健康。(这个处理方式只能参考)

疏果也是必要的,在藤架下方的分枝通常都会剪掉,以免稀释养分。伸出藤架上方的枝条上的刺座会长出花苞,失去生命力的刺座不会结出红色花苞,持续保持生命力的刺座则会持续成长,结成一粒红龙果实。

至于时下流行的天然果干,番社蔬果联盟当然也想尝试。几次尝试,以天然果实直接烘烤的红龙果干还没有达到可以上市的标准。林育贤与林俊仪说,目前烘烤成的红龙果干颜色偏暗,无法呈现天然鲜红的状态,口感也因为水分流失而过于干涩,现在嘉义大学和番社联盟仍在设法突破。此外,跨领域尝试的红龙果面包也还有些问题尚待克服,都是未来努力的重点。

在枝条上绑草绳,能保护受伤部位,也能成为生长介质。

红龙果的枝条接触到介质就会长出须茎。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台湾火龙果种苗基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管家获取更多农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