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了上海的马路,交通法规怎么办?


文 | 阿    晖


很多人还记得,去年百度的CEO李彦宏坐着百度的无人驾驶车上了北京的五环,并因此收到了北京交警开出的罚单。李彦宏的心里当时肯定在郁闷,国内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法规条例何时才能出台呢?


这不,李彦宏们的期盼终于有着落了。最近这一周来,汽车业界讨论最热的话题,除了日内瓦车展,恐怕就要数上海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马路了。一时间,不少小伙伴顿有喜大普奔的感觉,好像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就要来临,再也不用苦逼地去考屡试不过的驾照了。


其实,你们想多了!


 

上海于2月28日对外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并于3月1日正式发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开始合法上路测试。这样的表述或许不是太准确,但是确实能赚眼球。准确地说,眼下在上海上路的,是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测试车,有测试驾驶员在驾驶座上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什么叫智能网联汽车?工信部官方文件给出的标准答案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 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通俗点说,智能网联就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各种先进联网的装置和设备,代替了驾驶员的眼睛和手脚,从而实现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被视为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眼下,世界各国的各大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且取得了相当快的进展。然而,要说无人驾驶的时代就要来临,显然还为时过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太多的因素还在制约着无人驾驶汽车成为现实。虽然现在这家那家都在说已经开发出了无人驾驶汽车,但都还是试验阶段,离开真正投入市场进行大规模商业运营可不是几年就能搞得定的。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大品牌推出的汽车新产品,只是具备了自动驾驶的基本或部分功能,比如自动巡航、碰撞预警带刹车、车道偏离辅助修正之类,还处于实现自动驾驶的一个低级或中级阶段。


实现无人自动驾驶,除了车辆本身,还需要与之相应配套的完善的道路交通信号设施,实现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互通。这次安排在嘉定的5.6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其实道路信号设施等都花了大价钱进行相应配套的设置和改造。如果将来要进入无人驾驶时代,全国道路信号的改造,就绝不是一个短期工程。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道路交通法规如何适应无人驾驶车上路带来的变化?这是一个让全球都比较伤脑筋的问题。无人驾驶车辆出了事故,谁来承担相应责任?即便是现在道路测试阶段,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就有不少代表提出建议,其中涉及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立法推进合法道路测试等内容。很多代表都提出,要加大调研力度,研讨新的管理制度,界定自动驾驶汽车相关主体责任,探索建立自动驾驶汽车专用保险。


上海这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适用的还是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负责人表示:如果有责事故,测试主体单位要负民事赔偿责任,测试驾驶员同样要负事故的驾驶人的责任。


 

有网友曾弱弱地问:上海的新道交法规定驾驶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可测试车上都是测试用的电子设备,驾驶员不能一点不看吧?这是他的工作呀。这也问得我尴尬了。其实,适用现有的交通法规,只能说是应急,毕竟要出台新法规,就要涉及复杂的立法层面。我们希望,相应的法规能尽快出台,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最后提醒一句,没事别去嘉定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凑热闹看新鲜,更别想着在测试车前特地来个急刹来做“实验”。好奇能害死猫,也能害了你。那些道路可是电子设备和监控星罗密布的,是谁的责任一目了然。要是你撞坏了测试车,想想那些价值昂贵的传感器吧,你摊上大事了!



转载请后台联系周刊君,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