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心协&影协联合放映

《沉默的羔羊》心协&影协联合放映

时间:11.24本周四晚6:30

地点:四教405或406

欢迎对心理学与电影感兴趣的同学前来观看哦!

电影中的心理学

——《沉默的羔羊》与精神分析理论

影片介绍

        美国发生一连串的恐怖谋杀案,多名年轻女子遭人拐掳及谋杀,死状吓人,凶手杀人动机不明,警方怀疑是心理变态狂徒所为。美国联邦政府F.B.I.派出见习探员克拉丽斯访问一名曾杀人无数、带高度危险性但却是一位变态心理学专家的犯人汉尼拔,希望他能提供有关变态狂徒的线索。汉尼拔愿意帮助克拉丽斯破案,但附带条件是她必须其私人的生活背景,以满足其可怕的好奇心,这让克拉丽斯进退两难,她既要面对隐藏在自己内心的过去,更要对抗有如魔鬼般的变态杀人狂魔。。。

       本片囊括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则是前意识,如同冰山与水面起伏接触的地方,需要通过某些特定的事件或行为才能被唤醒。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从影片环境看其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电影开始于一片丛林,见习特工克拉丽斯在其中训练奔跑。丛林在文化象征中是代表人性的潜意识,因为丛林里似乎隐蔽着许多未知,比如每年春天许多植物可以从其中产生,而在冬季你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特别是那种带有黑色淤泥的丛林,更加象征潜意识的深处。
       然后她通过跑步而走入一现代办公楼,这可以视作意识的层面,一些可以被控制的层面。问题总是在意识层面被交代,但它发生在潜在的层面。这是精神分析的根本观点。
       而后,克拉丽斯被派去和一个以前杰出但后来变态的心理医生汉尼巴尔会谈。。按照荣格心理学的提示,这些地下的房间总是代表着许多集体无意识中的东西,我们在象征的层面可以将之视作我们每个人的阴影。
       荣格曾经提出阴影并不总是坏的,它是我们的本能中的智慧的象征,你如果合适的和它交流,它是可能带有智慧老人的性质告诉你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开始。

克拉丽丝的性格成因探析:

        克拉丽丝是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她具有坚韧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善良的心灵。然而,由于幼年时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使得她的心理始终存在着某种缺陷。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缺陷的存在,克拉丽丝从小到大都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困扰,因此,她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摆脱长期萦绕在内心的困扰。而克拉丽丝执行任务的过程便是这部电影剧情发展的主线,在这条主线的引导下,扣人心弦的情节被一点点地展开,人与人之间激烈的心理斗争不断出现,再加上出色的配音和场景设计,确实给观众带来一次次心理上的震撼。
  作为影片的中心人物,克拉丽丝的成长经历无疑最为引人关注,通过了解她特定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可以进一步探析她性格的形成原因和长期存在于她内心的困扰因素。克拉丽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坚强勇敢,但是她的内心充满着恐惧和担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心理的存在,克拉丽丝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才表现出一种超凡的勇气和魄力,历尽千辛万苦,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克拉丽丝的英勇表现不仅仅是因为她过人的个人能力,从更深层次上来讲,她已经把执行任务当成了个人的使命,同时这也是一个心灵的救赎行动,试图完成她幼年时没有完成的心愿,并最终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长期被某种烦恼所困扰的时候,他会潜意识地敦促自己采取行动,力求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尽快地摆脱不利的处境。在影片中,克拉丽丝就是受到这种心理学规律的影响,尽管任务异常艰巨且充满危险,但是她却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将杀人恶魔绳之以法,正义得到了伸张。

汉尼拔博士身上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

       汉尼拔博士是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另一个经典角色,他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同时又精通心理学,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透每个人的想法和意愿。但是,如此优秀的心理医生却有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嗜好,那就是吃人肉,他残忍的犯罪行为最终使他失去了自由,。汉尼拔博士身上带有着强烈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不论是从他的思维模式,还是从他常的行为举止,这一点都显露无遗。汉尼拔博士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极为精通,对不同人的心理活动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因此,他才会被特工组织确定为破案的协助人。

       汉尼拔博士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性格冷酷,令人难以琢磨,另一方面他又是多情的,对克拉丽丝具有一份暧昧的情愫。在克拉丽丝会见汉尼拔博士之前,上级不断提醒她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要和汉尼拔有过多的交谈。随后,,略带恐惧的音乐随即响起,狱警告诉她必须和汉尼拔保持足够的距离以确保安全。这些影视细节都在暗示着汉尼拔的可怕,虽然此时汉尼拔仍未出现,但是通过特定情景的设计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位精神分析学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其实,这种特别的剧情设计源于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理论,从心理形成机制方面来讲,暗示是人类最直接、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它是指人或者环境通过极其自然的方式对特定的人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个人行为不知不觉地受到这种隐形影响的控制和制约。尽管汉尼拔博士具有冷酷的性格特征和令人发指的吃人嗜好,但是他却在与克拉丽丝的相处过程中,渐渐被克拉丽丝的善良所打动,甚至出现了暧昧之情。例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汉尼拔博士与克拉丽丝分别之际,他用手指轻轻地在克拉丽丝手心里划了一下。这一镜头相当耐人寻味,虽然影片没有说明两人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汉尼拔博士对克拉丽丝产生了一份好感,暗示着一个人不论多么冷酷无情,都是可以被真情和善良所感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