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研究机构发声:自驾车旅游时代,草原天路到底是“路”还是“景区”?


随着中国自驾车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公路、生态公路、遗产廊道和绿道等各类泛风景道,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获得了迅猛发展。一些以风景道为载体的线型旅游景区(目的地),也成为了受自驾车游客喜爱的一类新型旅游景区(目的地)。


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游憩、文化、历史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游憩、生态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它既是一条道路,也可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景区(目的地)。风景道源起于欧美,是欧美国家百余年来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延续与发展,反映了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游憩的有机结合,是自驾车旅游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草原天路就是这样一条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道,被誉为美得灼人眼球的“中国66号公路”。草原天路,历史上是祖国第一北疆的最后一道防御线,是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和明清多代长城遗址保护区,是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的交错带,具有极高自然和文化品质,但又极其脆弱!在自驾车旅游时代,草原天路正在从一条县道,发展成为一个以道路为载体的线型旅游景区(目的地)。近日来,有关草原天路究竟是一条“路”还是一个“景区”,成为广大民众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关草原天路由“路”变为“景区”的讨论,实际上,折射了在自驾车旅游时代,风景道这种新生事物在中国该如何认定,如何进行有效地建设、管理和维护,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推动风景道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并逐渐地形成共识,才能够真正地推动风景道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科学和理性的发展。


1转变意识和观念

过去对道路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工具、技术与基础设施层面上,对从景观、旅游、文化、生态等角度提出的功能与服务要求考虑不足。对于什么是“风景道”、为什么需要“风景道”、需要什么样的“风景道”、以及如何推动风景道在我国发展等问题上,目前社会各界和民众在认识上还存在欠缺。而风景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有深度的理性认识和广泛的社会共识。


2重视顶层制度设计

风景道作为新生事物,尚未纳入到我国已有的道路顶层制度设计中来,现有制度已不能够满足风景道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自驾车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道路正在成为风景道,成为旅游景区(目的地)。为此,应对风景道这一新生事物的快速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对现有道路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将风景道纳入到制度中来,这样才能为风景道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并促进以风景道为载体的旅游景区(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理论支撑研究

目前中国风景道的发展是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不能够为风景道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为此,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风景道理论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以科学地解决风景道实践中迫切的现实问题。


正是由于意识和观念,顶层制度设计和理论支撑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才出现了草原天路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正是社会的强烈关注与反响,反过来又促进了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道路向风景道和旅游景区(目的地)转变进行新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研究,这对于推动风景道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发挥风景道在带动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来源:北交大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由余青教授领衔创立,机构将积极分享风景道与旅游交通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