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企业不能驾驭自身,高管离职只是开始 | 评论


|赵   军

 编辑|姬政鹏


这段时间关于一些大电影企业高管离职的新闻频被“刷屏”,高管离职似有常态化趋向。大家都在猜测,下一波离职潮会发生在哪一些企业,似乎每一个企业都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地震”。


需要认识的是,放在几年前高管们离职也许是某种创业渴望,而今更多的却已是一种撤退的选择。这个现象所以在行业引发震动,发生在高管们身上固然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但问题的根子却在产业结构必然变化的当下。


从高管们发自内心地感到难以驾驭企业的发展,到电影企业普遍存在失能的现状,从高管们面对趋势看不清的失语,到无法回应资本对产业未来方向的怀疑,我们发现高管们在回避一次严峻的挑战。



这个挑战的核心焦点本来应该在产业中得到充分的讨论,但是,已经被十多年高速发展成就绑架了的产业精英们,谁都不愿意首先做那个揭穿皇帝新衣的小孩。核心焦点就是,电影行业本身可能就要不能驾驭电影行业了!就像汽车行业很快也就不能驾驭汽车市场一样


这当然是很“细思恐极”。不久的未来,汽车市场将由汽车软件公司操纵,而电影市场则变成市场软件公司的市场。汽车软件设计开发公司不同于汽车厂商之处在于,前者是IT行业,甚至是互联网行业,而后者则是传统的硬件设备制造公司。


试想一下,电影市场有没有可能被一家家互联网行业、IT行业操纵,而我们传统的院线及影管和影投公司都遭替代?这一天正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中,那些最敏感的人,尤其是老板们一定感觉得到,所以他们就沉默了。


不管是收购的还是新投资的,不管是市场已经上到年度五百、六百亿元,还是一部国产片可以拿下几十亿元票房,总之,单体影城的日子依旧艰难。这种艰难不完全是影城多了,红海了造成的,而是第三方出现并一统山河之后,影城作为一个行业集体失能所致!



“失能”!很可怕,一支军队无法打仗了,还叫军队吗?现在的情状就是这如此。行业和公司都成长了,标准化都进入行业了,高管们对流程如数家珍,工作起来一套套,而且标准化还分国产的、韩式的、美式的、港式的,等等。但,它们今天和市场有多大关系?


2018年是人工智能理念(不是技术)大举渗透各个行业的元年,于社会而言是产业重构的问题,于产业而言是业务重构的问题,于业务而言是流程重构的问题!流程、业务都要重构,标准化就不需要重构吗?


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会造成一批传统行业和企业僵化、老化、风化,高维打击低维,在这种情况下,过时的标准化只会限制自己的下属无所措手足,什么创造性都发挥不了,什么向前半步都迈不动。


所谓流程僵化、管理僵化,都是理念僵化和思维僵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知识僵化。很清楚,当下产业出现的问题不是市场问题,也非产业体制问题,而是当中最严重的企业落后问题。


我们的体制是产业化和市场化主导的,我们的市场也是百花齐放、尊重市场的。但是,企业落后会令这个产业最终落败,或者被后来的产业所打败。


这个后来的产业是否就是互联网产业,或者在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提互联网,而提大数据或者区块链了。产业一旦发生重构,必然是颠覆性的,但是产业重构是会发生的。


一旦互联网公司大举自己生产影视剧的时候,传统的影视创作产业会重构,一旦互联网公司可以替代排片(美其名曰智慧排片),传统的院线排片要拱手相让,甚至一旦互联网公司替代影城建立会员积分体系,我看影城管理公司收拾包裹回家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现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的脊梁——企业陷入到了迷惘的、失能的、每况愈下的状态。创新的抓手就在解决大部分发行放映公司的互联网时代能力问题。高管的离职一是高管最先被淘汰的征兆,一是企业寻求换打法、换方向、再造基因。


在前一阶段的产业创新中,互联网冲击的是传统的市场管道,即解决的是消费者使用网络,产业终端变身互联网。这一阶段的产业创新,则必然是冲击产业的架构,冲击发行端,包括片商的发行和院线的发行。


用互联网的话来说,第一阶段“2C”,第二阶段“2B”(不念二B,念TO B)。如果不能理解什么是“2C”、什么是“2B”,这个阶段的变革于其而言只有出局。



如果我们对着的人是具备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这样解释和介绍能使之豁然开朗。是的,当下解决的不是产品问题,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生产和发行及放映产品的环节(机构)的问题。是这些环节怎样具备互联网能力的问题。如果不认识这些问题,即使再换一批高管仍旧难愈旧创。


前一阶段电影产业拥抱了互联网,带来了市场与产业的飞速发展,但这个飞速发展却是以互联网软件公司、软件平台替代院线和影城甚至发行公司所换取的。软件公司(第三方)对行业的帮助不是帮助B,而是绕过了B,直接到达C的。绕过了B,这就是行业的所有公司,尤其是院线和影城被突破而失能的原因。


第三方的售票系统直接对的是消费者,而非影城院线(机构),这就叫“2C”。而B则被甩在一边,而B的老板开始还感到很高兴,并不知道大祸临头。对消费者的这一轮“创新”远未结束,现在又要看谁能得到“2B”的主导权了。


互联网软件今天的创新秘密在此。不过先入为主的人们是不会透露给后知后觉者的。下一轮蓝海的竞争就在怎样研发“2B”的软件,而让传统行业重新赢回能力。如果不是传统企业赢回能力,那就会是新的互联网,或者半互联网企业横空出世,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



还在这个行业当中的“高管”们,和希望成为新的企业的高管的人们,看清楚这一点,看清楚时代的变革及其核心所在,也就是看清楚中国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在于下一步的“2B”,意义非常大。


不要只考虑个人的前途,唯一要考虑的是产业的前途。这样我们才配做一个今天电影产业的高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将你的企业带上坦途。


在这个阶段知识的更新很重要,学习很重要。学习的领域将不仅仅在行业传统的标准化领域,而包括整个时代的最新知识,最热门的知识,以及在这些新的知识当中的理念和世界观。


不仅高管要学习,老板更要学习,老板学习新的知识正是为了找到新的高管人才,因为,老板和人才之间的嘴型不能不对;因为,没有新的知识,老板就找不到(看不见)今天需要的人才。


产业在危机中,企业在危机中,老板们在危机中。最大的危机当然是没有新知识,没有知道怎样使得一家企业获得互联网手段的知识。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固守老的“标准化”,不懂创新的标准化,就是死路一条。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获取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商务合作微信:2147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