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四大产值上亿农业产业助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科学规划下的罗甸水产养殖基地。

脐橙成熟时节,罗甸果农采摘忙。

央视7频道《农广天地》栏目摄视组在高兰蔬菜基地航拍。

专家现场传授种植技术。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罗甸,近年来,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农特产品种养殖。


据统计,2014年,罗甸完成农业增加值12.48亿元,其中非粮农业增加值10.6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5%,这足以说明罗甸农业生产已经转型升级。目前,罗甸以发展“火龙果、脐橙、蔬菜、水产养殖”四大产值上亿元农特产品种养殖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助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途径,罗甸农特产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忧,人优我特”素称,通过电商网络平台,远销全国各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龙头产业蔬菜产业经久不衰


2014年统计显示,罗甸蔬菜种植达35.9万亩,产量6.68亿公斤,产值15.03亿元,受益农户达5.7万余户。蔬菜种植作为罗甸农业产业的支柱可见一斑。


30多年前省农科院专家李桂莲到罗甸试种0.2亩早春蔬菜成功,开启了罗甸蔬菜产业的先河,早春蔬菜种子在这片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的土地上迅速成长。罗甸蔬菜经过36年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早春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熟的季节性商品蔬菜种植模式,巧打时间差,巧妙地将蔬菜上市时间与全国蔬菜大量上市时间错开,加之温和的气候特点,蔬菜品质非常好。


多年的发展壮大,罗甸蔬菜产业实现了生产有基地、产品处理有预冷包装、销售有市场、申报并注册有 “黔甸”牌蔬菜商标。产地获得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辣椒、茄子、番茄、黄瓜、南瓜、豇豆、。、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长沙市安全放心菜基地等金字招牌。为此,、《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等荣誉。


特优产品火龙果产业“人有我特”


通过多年的发展,罗甸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今年7月,罗甸被誉名“中国火龙果之乡”。 目前,罗甸完成火龙果示范园建设2万余亩,覆盖7个乡镇69个村,受益农户达1.24万户5.14万人,种植面积达6.02万亩,投产2万余亩,总产量9000吨,实现产值1.4亿元,亩产值达7000元。罗甸火龙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种植模式,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走向全国各地,远销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


为创优火龙果品质,打造精品品牌,罗甸多次诚邀全国各地知名专家进驻罗甸实地考察调研,选良、改良品种种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培育出“紫红龙”、“粉红龙”和“晶红龙”等优良品种。每年,火龙果成熟时节,罗甸定期种植种植户选出火龙果参加评比,邀请省内外专家参评,选出“最美火龙果”,并给予种植户一定的奖励。绿色环保、颜色鲜红、果味浓、果汁多、口感好等优质特点让罗甸火龙果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为鼓励群众种植火龙果,解决群众投资难的问题,罗甸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帮助合作社和种植户发展种植,以“大户带动小户”,实现产销一体化。在政府的引导下,今年罗甸郎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融资的方式,与北京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投资300万元用于果园基础实施建设及品种改良。公司入驻后,负责对合作社基地产品进行包销。通过这家公司的销售渠道,合作社的火龙果直飞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大城市,进入当地水果高端市场,目前,郎当合作社已销售火龙果10万公斤,带动当地果农销售2万公斤。郎当合作社的成功融资,成为当地社会资金入驻火龙果种植的典范。


“地理标志”脐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罗甸把发展脐橙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抓,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已达7.88万亩,其中2.9万亩今年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可达3.5万吨,产值1.1亿元。罗甸脐橙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最远可达黑龙江、内蒙古一带。味美、汁多、保质期长等优点使得罗甸脐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罗甸柑桔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在清光绪年间曾作为朝廷贡品,上世纪80年代初,罗甸开始规模化引进种植脐橙,主要栽植品种是纽荷尔脐橙(美国引入)。今年3月,“罗甸脐橙” 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脐橙产业已然成为罗甸的标志性农特产品。


罗甸脐橙产业先由上隆茶果场引种试种并获得成功,经专家评审,其在罗甸的表现明显优于原产地,。罗甸一度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所产的“椪柑”、“锦橙”、“新橙”、“雪柑”四个品种获国家级农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全县开发了八个水果生产示范基地,罗甸柑桔等果业正式步入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


水产养殖业助库区移民分享水域红利


罗甸水产养殖从无到有,经过8年的发展壮大,总计为库区渔民创造了74347万元的产值,富了一方百姓。据罗甸县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的统计,2014年该县水产品总产量产量2万吨,产值2.4亿元,示范带动农户1098户,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


2006年秋,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后,罗甸县总水域面积达11.2万亩,可养水域面积7.2万亩,广阔的水域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催生了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几年的发展,使罗甸水产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至2013年全县水产养殖收入已过亿元。


罗甸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优势,建立起贵州省水产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红水河镇、罗妥乡、茂井镇等涉及龙滩水域的库区,以规模化、规范化网箱养殖及深加工为主发展水产养殖业。


罗甸根据各乡镇库区和水域情况,科学划定水域功能区,严格控制投饵式网箱总量,鼓励渔民利用天然饵料,合理发展滤食性鱼类养殖,严格控制养殖密度,走生态养殖之路。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448亩,其中拦网养殖422亩,网箱养殖1026亩(684921平方米,其中,生态网箱555371平方米,投饵网箱129550平方米)养殖鱼类品种主要有斑点叉尾鮰、鲤鱼、草鱼、鳙鱼等。(罗甸县新闻中心 王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