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评》第十八期 2018.3.23
看点一:佛洲校园枪击案40周天且看青年们
2.14日,情人日,。
19岁的克鲁兹,往包中放了一把AR-15半自动,走回母校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踏入“新生大楼”,扔出烟雾弹后,对准逃生的师生们,叩响了扳机……
好了我实在是无法描述下去,太难受了。17条生命,不仅是17这个数字这么简单,只有一、一地加上去,你才会感受到这惨无人寰和恐惧。
然而除了枪击案本身,令我关注的是美国的青少年们。
幸存者、华裔亚历克斯·温与好友卡梅隆·卡斯基、苏菲·霍特尼在社交网站上发起“Never Again MSD(为该高中英文缩写)”活动,旨在引起国民对枪支暴力的新一轮关注并借以关注枪支立法,已在社交网络上获得25万人关注,并准备在3.24(美国时间)、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举行50万人全国性活动。他们表示,们“在利用自己的恐惧推动变革”。
,青少年们发起了名为“大人不关心,来反对”的请愿书,目前已获得近5万签名……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看到此景,感动的同时我也不禁思考:如果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在我们周围,中国将会怎样呢?漠然视之吗?,但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导致这死穴的,是我们的文化、社会观念与教育。
对时事、社会缺乏兴趣、不关心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龙应台曾在《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中这样批评道:“没有关心……非洲的幼儿可以死光,南美的军队可以妇女,因为事不关己;海山的煤矿可以一烧再烧,桃园的古迹拆了又拆,事不关己。大学四年间,只有两件事值得关心:朋友交好、功课读好”。
读来不禁感叹:这不是现在的一代吗?我不懂为什么,最应交给青年人担当的责任感、对社会的关心、辨别是非的能力、行动的勇气,大学教育却极大地忽略?青年一代终将走向社会,如果他们连这些最基本的素质都没有,又何谈变革与发展?也许,是环境不鼓励。
纵使顾炎武等人振臂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百年了,流传在民间的主要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屋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经常地将头埋在一方小天地中,自给自足地活着,假装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我的意思,。
你可以不关心各国选举,,你可以不关心。
但是,当一个或多个个体的任何权利受到侵害,即使他们与你素未谋面,你也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愤怒。
如果不关心,会如何?
会导致“破窗效应”。
何为“破窗效应”?这,要从一个实验说起。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个实验:他买了两辆相同的轿车(别问我资金哪来的),遗弃在纽约两个不同的社区。一个中产阶级为主,另一个为贫困社区。停在贫困社区的那一辆不到10分钟便有人开始偷窃,当天车子就不翼而飞,而在中产社区的那一辆10天后完好无损。接着,津巴多亲手用锤子将该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真的狠啊)。结果,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也从人间“蒸发”。
这就是“破窗效应”。一个人踩一脚,另一个人看到却漠视,一个、一个、又一个……渐渐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社会道德败坏、问题丛生;一个人不关心,一个,又一个……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丧失殆尽,“冷眼看世界”,浑浑僵僵过一生。
公民,我们需要行动的公民。“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在网络上做一个喷子、键盘侠、,我们缺的是行动力。
最后,用鲁迅的几句话收尾:
“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附:一则短评
是,我们的水平与人家不是一个等级,世界排名与人家差了四五十位。
但这,不是你们消极怠工、无所作为的借口!
这里是踢比赛的足球场草皮,不是你家楼下散步的公园草皮!
你们对得起球衣上的中国二字吗?你们知道这两个字的分量吗?
王燊超,能不能好好练下停球?3米、5米、8米,你以为这种国际比赛是儿戏吗?球迷忍耐无限度吗?连三中校队的主力停球都不会比你差。你对得起球迷吗?
看看你们隔壁男篮,至少大部分时候没让人失望,16次亚洲杯冠军、7次亚运会冠军都是他们用实力得来的。可怕的是,你们一无所有,总让球迷失望透顶,却还是没人家努力,一幅非富即贵的大爷样。
里皮教练70岁了,为了你们呕心沥血,你们就这样回报他?
我不知道12强赛好不容易形成的精神、战斗力,怎么一场就被贝尔的红龙威尔士吞噬了?
——写在2018中国杯中国0:6威尔士,创6年来最大分差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