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溃疡病防治技术探析!多种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老刀注:火龙果溃疡病防治技术探析!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火龙果是一种低能量的水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减肥、降低胆固醇、预防便秘、大肠癌等功效。

火龙果中含有一般蔬果中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这种白蛋白会与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它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花青素,能美白皮肤防黑斑等。

火龙果作为一种营养健康水果近年来其消费群体快速壮大,催生了我国火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过近6-7年来,火龙果出现一种新发生病害――真菌性溃汤病。

防治难度非常大,大量且摧毁性地入侵火龙果园,造成受害果园产值约2-8成损失,严重者甚至废园,极大地打击从业者信心,威胁火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此病害的防治措施对维持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病害发生原因

火龙果溃疡病是由新暗色柱节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为害火龙果茎杆和果实,幼茎容易感染。病原菌从风雨等造成的微伤口侵入,感病部位初期形成白斑,逐渐转变成褐斑或黑色溃疡斑,病斑慢慢向四周扩大连片,最整杆水溶状腐烂。

2、 防治技术措施

措施一:尽量选择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建园,尽可能让土壤保持较少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火龙果抵抗力下降。

措施二:改良种植方式,增强园区通风和透光作用,营造一个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环境。尽可能采用通风采光性好的单柱圆盘式种植,淘汰通风采光性差的篱架式种植。单柱圆盘式一般行距3m,柱距2m,密度为1666柱/hm2,田间通风采光良好,各项田间工作操作也比篱架式方便。

据笔者多年观察,同一个园相同品种,采用单柱圆盘式种植的火龙果发病率及受危害程度要远远轻于篱架式种植方式。

措施三:加强修剪,控制枝条数量。进入结果期后,单柱圆盘式种植的,每柱选留约40-50条末级分枝。

11月收完最后一批果后进行冬季修剪,剪去结果两年的衰老结果枝、垂地枝和隐蔽枝,促发健壮新枝,冬季修剪后使末级分枝中2年生枝、1年生枝和当年生枝的比例约为25%、40%和35%。

春季新芽萌动后要进行疏芽,一般每条基枝只选留1~2条健壮新芽,同一基枝上的两条新芽相距20cm以上,多余分枝和主干上生长的不定芽要及时剪去。

措施四:选择抗性较高的品种。据笔者近几年观察比较,在几个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中,近年从台湾引进的红心水晶这个品种对溃疡病的抵抗力较强,表现为感病率低且症状轻微。

同一园区中传统的红心品种发病严重,但红心水晶极少有发病现象,且红心水晶果实个头大小适中,无论夏秋均保持较高的甜度(传统品种夏季果实甜度不高,风味往往缺佳),风味佳,深受消费者喜爱,火龙果从业者可考虑用此品种进行更新换代。

措施五:加强农业防治,多施有机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视土壤肥力条件施用硅、钙、钾肥等,可以增加火龙果茎杆蜡质层厚度,提高抵抗力。

措施六: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利用25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可抑制火龙果溃疡病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发芽,达到杀菌与预防发病效果。

其配合每年11~3月果园枝条生长养护期的黄金防治时机更见成效,因为新生枝条开始萌出生长,非常适合病原菌拓展感染。除趁机剪除病害枝条降低感染源外,更要保护新生枝条不受感染。

波尔多液属于无机盐类药剂,同时也是有机农业可以用的防治资材,所以无论在常规农业或有机农业都可以使用。

波尔多液喷洒后会附著于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刷清除,可以提供长期保护及杀菌效果。

但是,因为本药剂呈现蓝色,所以不建议直接喷洒于果实表面,若要在产季使用,建议可改用低浓度5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并于幼果期或果实套袋后(纸袋或无纺布袋可防止药液喷溅到果实表面,网袋则不行)再施用。

溃疡病园按以下步骤施药:

(1)先施用1次25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杀死患病组织上的病菌,避免后续清园时病原飘散,同时提供新生枝条一层防护层;

(2)7到10天后彻底剪除患病枝条,并掩埋或移出田间销毁;

(3)剪修枝条当天或隔天再次施用1次25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保护枝条伤口,并加强保护新生枝条。以上步骤须反复连续3次以上,可得到 6-9成防治效果。

只要掌握以上要诀即可防治溃疡病,但是农民朋友常误以为破损患病处已“结痂”痊愈,舍不得剪除。然而这样的枝条正是藏了最多病原的感染来源,此种舍不得的心态反而造成清源不彻底,让病害防治效益无法发挥到最大。

结语

火龙果溃疡病防治难度虽大,但并不代表没法防治,只要配合以上多种防治措施就能取得较佳的防治效果,可使火龙果种植免受溃疡病困扰,推动火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论文网 作者杨俊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管家获取更多农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