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马寨的来历
唐马寨,也叫唐王寨,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唐王是谁啊?唐太宗李世民呗!一个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开明皇帝,他想恢复秦汉雄风,把辽东纳入中国郡县,为此他御驾亲征辽东。
公元645年5月,五月,李世民亲率十万大军,旌旗猎猎,号角声声,渡过太子河,陷入烂泥塘。在此前,唐马寨是一块地势低洼的地带,浑河水、太子河水滋养着它,一块风水宝地,辽东鹤栖息的地方。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地不得不安营扎寨,收集稻草。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为了防止敌军偷袭,每隔五里建一高台,用以瞭望警戒。今天镇内的乔台、陈台、大土台、喜鹊台等地名就缘于此。在原镇政府门前,有一大土坨,李世民当年的点将台。
时光越千年,唐朝的十万兵马早已作古,就边唐太宗李世民的点将台,瞭望警戒的高台等遗迹都消散在时光的尘埃里。只留下唐马寨这个不朽的千年古镇,以及唐太宗征东留下的许多传说,留给人无限的遐想……
神乎其神的传说
丁令威化鹤成仙的传说。丁令威辽东鹤野县人(今辽阳人)鹤野县据考证是今辽阳县唐马寨镇。据《全辽志》,“鹤野县,辽阳城西八十里,汉为居就县地,渤海为鸡山县,辽改曰‘鹤野’。”西汉时期,他任辽阳刺史,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平生酷爱养鹤。有一年,天大旱,辽阳饥民遍野,他多次上报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见朝廷并没有放粮的意思,竟不惜以身犯上,私自开仓放粮,解黎民百姓燃眉之急。朝廷得知丁令威私放官仓,按律当斩。行刑那天,就在刀斧手举起屠刀的同时,只见两只鹤展开双翅交叉在一起形成一朵白云,丁令威不知不觉地坐了上去。刹那间法场上风云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还没等刽子手刀落,丁令威已乘着两只白鹤腾空而去,直冲碧霄。这个美好的传说,出自晋陶渊明的《搜神后记》里:“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从此,丁令威和辽阳鹤声名远播。
三仙石的传说。在唐马寨的二十多个自然村中,只有三块石的村名与众不同、引人注意。据村里的老人讲:唐太宗征东时,几千里的行军可谓鞍马劳顿、腿脚难歇。大军渡过辽河向东进军时人困马乏,迷失了方向,因为当时辽东大片土地仍然是渺无人烟的原野。一时间,将士们没了主意,只有军师徐茂公笑着说道:“众将士睡一觉就有办法了。”大家不懂其意,只好睡去。原来军师徐茂公在等天黑后夜观天象辨别方向,再指导行军。唐太宗当然想知道真相,军师说明了原因,唐太宗大喜。夜晚,君臣二人眼望星空、谈笑风生之时,忽然,东面的天空一声巨响,一道白光闪过,有一物由天而降。唐太宗虽非常人,却也大惊失色。第二日早晨,众人向东寻去,发现了这三块“仙石”,无不惊讶,军师神秘地解释说:“主公今日必得高人相助,此人必是帅才,万民之幸也。”三日后,唐太宗果然得白袍小将薛仁贵相救,淤泥河脱险。后来完成征东大业的就是这位白袍将军薛礼薛仁贵。
马蹄蟹的传说。相传唐太宗东征时,在辽东(今辽阳)城的太子河摊,唐军与高句丽大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武将出身的李世民杀出重围,一路西行,又累又饿又渴,从马背上栽了下来,晕倒在地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是匹宝马,日行千里,并通人性,它用前蹄在地上刨出一个小土坑,里面渗出了甜水。唐太宗喝了甜水,精神大振,此时敌兵追过来,他赶紧翻身上马,向西驰去。不料,眼前一条大河(今太子河)挡住了去路,前有百米宽的大河,后又追兵,他心一横要跃马与敌兵拼个鱼死网破。哪知道,不管怎么抖动马缰绳,马就是不动。突然,宝马前蹄扬起,高声嘶鸣,唐太宗李世民一瞅,怔住了,只见太子河的水面上,已聚集起厚厚的一层螃蟹,你挤我,我压你,搭起了一座螃蟹的天然浮桥,唐太宗大喜,心中念道:天助我也!策马从蟹桥上飞驰而过。等敌兵追到河边时,蟹都沉下去了,一个都不剩,敌兵只能望河兴叹。从此以后,太子河的渔家捉到的螃蟹的背壳上都盖着个马蹄印。据说这马蹄印,就是当年唐太宗的宝马通过蟹桥时踩出来的。
名人辈出的唐马寨
唐马寨是一块风水宝地,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当属丁令威,在丁令威化鹤成仙的传说里已表,暂且不提。
除此之外,唐马寨在近代出过一个名人白永贞。白永贞,字佩珩,清同治六年(1867年)出生于今辽阳县唐马寨马蜂泡村。幼年于村塾启蒙,稍长入辽阳襄平学院。由于勤奋攻读,乡试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三年京试中拔贡。宣统三年(1911年),白永贞任直隶州判、候补直隶州署、海龙知府,算是用顶戴花翎为清王朝养老送终。民国时期任奉天省议会议长、、资政院议员、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参事、奉天通志馆馆长等职。
他在弘扬地方文化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1927年成书的《辽阳县志》,他担任总编修。该县志将东北地区,特别是辽阳地区的天文、地理、民情、、经济、文化、军事等大量珍贵史料录存下来,为辽阳地区后背民众研究辽阳历史积存了珍贵资料。他的一生既艰辛又辉煌,其文章道德颇受赞颂,在辽宁地方名噪一时。他纂修的《九顶铁刹山志》,辽宁大地上的铁刹山声名远播。
他为家乡教育做出过杰出贡献。白永贞还在村里开设学馆,亲自授课。学馆实行义务教育,书墨文具全部供给,塾师的薪金食宿皆由白永贞提供。他每年都用大车去辽阳城购书、墨、笔、纸等。至今还有不少人记得:“当年只要上学,就有书读、有纸用、有笔写字……”有学生家长不想让孩子读书了,白永贞总是送去粮食,劝家长让孩子复学,讲明“读书不全为功名利禄、耕田学艺都应知书达理”等道理。因此,白永贞故乡马蜂泡村曾一度书声琅琅,墨香缭绕。除了设家塾外,白永贞在辽阳城里兴办劝学所,聘请数名学识渊博的先生,分班分级授课,比私塾馆进了一步。此后,他在奉天文学专科学校及萃生书院就职任教,。白永贞大半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造就出数百名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才,其中有名不见经传的两位共产党员张学思、徐寿轩,、白毓麟烈士。
富饶的唐马寨
遥想当年,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后改高丽),三次兵临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下,均未成功,隋炀帝因三次东征粍尽国力,并被李氏王朝所取代。直至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终于攻克辽东城,登上城头诗兴大发,即兴吟诵了一首《辽城望月》:“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开疆拓土的豪迈。辽阳被唐朝拿下之后,随军带来汉人先进的种植技术。唐马寨出产的大米,一度成为皇家的贡米。而如今以古鹤野县命名的鹤野大米,在全国创出品牌,得到了百姓认可。
唐马寨啊,跨越千年时光的古镇,您有多少传奇可以书写?您不缺少神奇的传说,您不缺少历史名人,您不缺少丰富的资源。您缺少的是传承与发扬!您缺少的是敢为人先的勇气!您缺少的是把文化做成产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