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注意事项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都很重要。有一项调查显示,对于一门语言,听说读写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是4321原则,即所用到的比例大概为40%,30%,20%,10%。听和说占到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而对于我们的高中教学,或者是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却大大忽略了听和说。这是我们教英语的老师应该认真反思的。我们教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高考吗?我想不是,高考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是一个节点,而不是终点。最终学生还是要以英语为工具,去探索这个世界,去与外国人交流,哑巴英语喊了多少年,我们仍然原地踏步。喊破了嗓子,却没有甩开膀子。


今天不批判这个现象,今天谈谈“读”这个基本技能。全国卷英语是这样构成的,听力30分,写作25分,其余的105分我觉得都是阅读。即使是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这种传统上的语法题目,也是要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其实仔细一想,读的多了,阅读能力上去了,写作不会差的。因为读和写,始终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得阅读者得天下”,一点都不夸张。


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教授阅读?以下是小编浅见,不喜勿喷。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我们设计一堂课的“初心”。教学目标的设立也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准。


首先,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强调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对学情要有充足的了解,对《课程标准》有很深的研究。已经修订的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养成和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教学目标要体现出这一点。


再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检测、可操作,决不能泛泛而谈,含糊其辞。


第三,教学目标的阐述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


二、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课题来。


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评者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相关话题导入;2.复习提问导入;3.故事导入;4.直观导入;5.讨论导入;6.社会热点问题导入。


1. 相关话题导入。——在特定的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流、交谈中进入课题。


2. 复习提问导入。用问题作链条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参评者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也符合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论。大家都会做但不一定都做得好,这种方法使用的关键在于怎么设问,对所学内容进行设问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创设的问题要有悬念,悬念度越高,学生的大脑思维量越大,学生的精力也越集中,学的效果才越好,但也要注意问题创设的层次和链条。


3. 故事导入。——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的故事很多,可以从中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 直观导入。——利用教材的插图、彩页或者根据课本内容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的方式直接进入课题,当然这种课题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要课题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5. 讨论导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出课题。


6. 社会热点问题导入。——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矫正青少年学生不正确的社会观点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思辨中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点,这也符合德育渗透的要求。


总之,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哪一种,都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要激活学生现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三,导入要有关联性,要紧扣主题。


三、系统输入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堂最重要的阶段。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抓住文本的核心,要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要合理分配时间,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HOTS(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首先,问题设计要抓住文本核心内容,要“由干到枝”,从大体整体印象到文章主要事实,再到宏观理解。要抓住文本的“主题”、“主旨”和“主线”。问题的设计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水平和底蕴。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能在短时间内吃透文章并能提出关键问题,这样的老师不简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钻研,多思考,练习精准度,练习“稳准狠”,“一语道破”,“打蛇打七寸”。此外,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问题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填空题,排序题,判断题,连线题,问答题和思维导图等形式。


第二,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追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怎么评价等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既能体现一个老师娴熟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自信,也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会逐步具有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有独到的见解,对某些价值观有独到的判断。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综合素养和思维品质是吻合的。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同时最好兼顾个体差异。二是学生回答问题磕磕碰碰时,不要因为浪费时间而抢夺学生的话语权,要耐心等待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要多启发一下。三是体现在要按照学生生成的内容推进学习进度,而不是按照自己预设思路往下走,这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四,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上课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的智商,也需要老师的情商。智商指的是如何设置一些学术性问题和如何解决一些突发事件,情商指的是老师如何在课下和课上如何建立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相看两不厌”,“相看越喜欢”。


第五,语言输入量,训练的密度和难度要符合学生实。如果输入环节不充分,导致学生在输出环节时不能有效输出。在英语阅读课上,经常会出现给学生3分钟阅读时间,去完成老师5分钟也完不成的任务,这种难度已远远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


第六,各个环节要注重衔接和过渡。可能只是一两句话,就把每个环节巧妙的串到一块,显得不零碎,凸显了有机整体。


第七,此环节老师要注重及时反馈和及时校正,让学生时刻明确哪些是需要改正的,逐步踏入阅读的“康庄大道”。


四、输出阶段

输出是以输入为前提的。输出阶段往往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的环节,是反思本堂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在输出环节,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有个体活动,有对子活动,有单元组活动。如有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讨论之后的展示环节不是重点,重点是讨论时学生的状态和参与度。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要监控到每一个小组,每一名学生。在展示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抢夺学生的话语权,即使本节课即将结束。


四、作业

作业的布置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该落实到笔头上的,要以作业的形式体现在笔头上。作业最好体现出层次性。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对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班级管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