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鲎粿,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

如果说到潮汕人的粿,泛指供神用粿品,各式的面粿,石榴粿、壳桃粿等等,种类繁多,但是在潮阳,有一种它形似红壳桃粿的却不浮红的食品,虽有粿品之名,却难登供桌这种“大雅之堂”,它就是一种潮汕美食中常提到的小食:潮阳鲎粿。


其实在若干年前,鲎粿只是潮阳县城棉城内的一种小吃,说到流行度,并不如贵屿朥饼,海门糕仔一样出名于潮阳人的口头禅中,但由于其不同于其它粿类以甜为主的独特口味,越来越受到食客们的欢迎。


它以米浆和薯粉为主材,以虾,香菇、肉、鸟蛋等为辅材,调以米糊,在壳桃模内蒸熟脱模作备料,售卖时以投入生油中以油侵煮至外表浅金,吃时以酱油和辣椒酱调成蘸料淋上,这点跟吃肠粉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结合了潮汕的粿和肠粉的两种吃法,可谓一食两味,咸香两宜,因此越来越受欢迎。


关于鲎粿,有一则传说说明种小吃名称的由来,相传棉城有一家姑年老无牙,咀嚼不便,以致肚常“生风”。这家人的媳妇,见家姑不会咀嚼正常入食,于是用白粥加薯粉制成这种稠而粘的粿品,调入能助消化、祛风的“鲎汁”而做成了现今鲎粿。


传统上认为鲎粿中以鲎酱鲎汁为主要增味料,旧时环境未受污染,鲎由于常在沿海滩涂产卵,尚容易捕捞,古话常说“枭过鲎母”大致意思就是捉到母鲎时


公鲎就必定相随,捉到公鲎则母的就弃之而去,因常有捕获的情况下,用鲎肉和卵制成的鲎酱传言就有消滞提鲜作用。


但鲎这种海产本身产量不高,加上出肉率不多,本来就不属于常规食材,早在数十年前的棉城人所吃的鲎粿早已不加鲎酱,这颇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但是这并不代表它的味道已经变化,特别是鲜虾和肉加入,仍然保留了鲎粿这种鲜香的本味。


其实这则鲎粿来源也仅仅是传说,但实际上,从鲎粿的外形看,他确实跟鲎的形象有点相似,鲎粿这个字其实很难称书写,来源传说中传达出来的其实是一种潮汕人孝道的理念,在潮阳话中,“鲎”与“孝”其实就是通假音,有可能这则传说的“孝粿”才是真正本意是,只是鲎汁似乎更加能够提升这种小吃的档次。那么“孝粿”最终还是被“鲎粿”取代是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棉城鲎粿已经走出棉城,向更多的地点落地生根,而且蘸料及辅材也随着各地的习惯进行变化,比如汕头的鲎粿其实是加沙茶,而在广州深圳偶尔也能见到鲎粿,但虾仁也会变成带壳虾皮。


正宗的鲎粿主材除了米浆和薯粉之外还添加不得而知的密料,连辅料的搭配也有其一定的比例。俗话说:食在潮汕,味在家乡。


尽管现在价格已有所变化,但那熟悉的味道似乎没有变。

只是我们都老了。


来源:非尝潮阳,食咪个等


筷子福利

优惠时间:3月28日-4月3日


云南文山三七粉1瓶简装

原价¥156

活动价¥78 /(100g)


2瓶购买更加优惠

活动价 ¥138,更优惠!


还另外赠送潮埠印象限量木勺一把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