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讲《荀子》25 |永远不死的下属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这个周末你过得还好吗?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作为一名君主,最大的愿望就是社稷久远、国泰民安;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立身行道,让整个家庭、家族因为他而实现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而作为一名官员,他祈求的同样是国泰民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他所弘扬和追求的也是通过自己的强大而带动一方水土的平安,但这一切需要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首先不死。

《孝经》讲:“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谈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官员都是如何“死”的呢?洪涛老师认为:首先,从道的方面讲,不做死就从理论上不会死。但是,生活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所谓命运多舛,此之谓也。然后,“死”的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被领导拿下,第二,被同僚诬陷,第三,被下属或者妻子干掉。那么,他们如何才能不死呢?荀子在这一章给官员们指出了其中的法门,不仅仅有心法,还有做法。


第一节:心法:从命微谏,谦逊不违,不泄天机

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诗》云:“国家有了或者即将有了重大政令,不可把它以小渠道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危害自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荀子告诉我们,君主分为三类:圣君、中君和暴君。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

侍奉圣明君主的,只有听从而没有劝谏苦诤的情况;侍奉一般君主的,有劝谏苦诤而没有奉承阿谀;侍奉暴君的,有弥补缺陷除去过失而没有强行纠正,因为天子一怒,就有可能杀人,甚至是灭九族。所以,面对暴君,你绝不能顶撞他,即使豁出去一条命死谏,也不会换来他的一点改正和同情,所以荀子认为根本没必要去做出这样无谓的牺牲。

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被逼迫、受挟制地生活在混乱的时代,走投无路地居留在暴君统治的国家,而又没有办法避开这种处境,不干,就满门抄斩,妄折生命,干,还不能像侍奉圣君那样畅所欲言,那就推崇他的美德,宣扬他的善行,不提他的罪恶,隐瞒他的失败,称道他的长处,不说他的短处,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习惯,同时也要引导别人这么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不死,国家也才能暂时地保持稳定。《诗》云:“国家有了重大政令,不可把它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危害自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尚书》说:“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要明智,做臣子要谦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

恭敬而又谦逊,听从而又敏捷地执行命令,不敢因为自己、亲属、故交而有任何私心去决断和选择,不敢根据私利去取舍,把顺从君主作为自己的志向,这是侍奉圣明君主的合宜原则。

忠诚守信而不阿谀,劝谏苦诤而不谄媚,强硬地坚决挫败君主,思想端正而没有偏斜不正的念头,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是侍奉一般君主的合宜原则。

调和却不随波逐流,温柔、示弱却不低头屈从,宽容却不和君主一起胡乱妄为,用最正确的原则去启发君主而没有不协调、不和顺的,那就能感化和改变君主的暴虐本性,时时把正确的原则灌输到他心中去,这是侍奉暴君的合宜原则。

侍奉暴君就像驾驭未训练过的马,就像抚养初生的婴儿,就像喂饥饿的人吃东西一样,所以要趁他畏惧的时候使他改正错误,趁他忧虑的时候使他改变过去的行为,趁他高兴的时候使他走入正道,趁他发怒的时候使他除去仇人、奸佞之人,这样就能处处达到目的。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是谄媚


什么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些很“二”的人、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并没有多少道行,也没多少标准的人往往认为说这些话的都是最令人不齿的人。今天洪涛老师明白地告诉大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是谄媚,也不是阿谀奉承,如果你“见人说鬼话”,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是鬼,进而离你远去;如果你“见鬼说人话”,他们听不懂,自然也不能与你契合。

因此,荀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圣君、中君还是暴君,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根据领导的性格、风格、修养、得道的程度而制定不同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国治”“天下平”的仕途上保全自己,让自己有所作为。

不要愤青,更不能很“二”

孔子见老子时,老子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要愤青,更不能很“二”,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谏诤,也不是所有的领导都给你面子,让你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博辩,你的直言劝谏甚至是死谏很有可能招致灾祸,更换不来百姓安居、国家安宁,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意志痴心妄想,做出一些愚人之举,这么做无益于任何人,也不益于国家社稷。

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站在真理的那一边,以自己的想法做着自认为称职的下属,其实这样的人并没有在道上。祖上几世护佑,才换得你做这样大的官,平白无故地牺牲自己的性命,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老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做别人的儿子还是部下,都不要有太多自己的主张,况且你的主张也未必正确。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见风使舵”吗?洪涛老师告诉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当然要“见风使舵”,关键要看你选择方向是否正确。老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得有“眼色”,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举个例子,你明明看到领导要发怒,谁今天第一说话准被领导灭掉,结果你还顶风而上,能不被干掉吗!你下台了,有没有想过还有一班子人全指望你来带领呢?有没有想过集体下一步大的工程还全靠你来执行呢?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妄加去做,凡事还要考虑周全,谨慎为之。


该说的说 不改说的不说

无论是面对圣君、中君还是暴君,为人臣的心法都是从命微谏,谦逊不违,不泄天机。“祸从口入,病从口出”“当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当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就是“不泄天机”,一句话,该说的说,不改说的就不要说。

洪涛老师认识一位报社总编,从小道消息听说一位重要领导人要去世了,于是,把去世的稿子编完了,,第一时间把稿子发出去,争个头条。然而,他不知道这是一条伪消息,这位领导人一直健康在世,结果电脑后台泄密,稿子没有公开发布就在网上流传开来,可想而知这位老大哥的结局,没过几天,上级就撤去他单位“一把手”的职务被发配到了其他单位。因此我们要懂得,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首先要自知、自明。

一个人聪明深察可能会及于死地,博辨广大也有可能会及于死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好揭人短,喜欢在人背后发表议论,尤其是当你做了官,一旦嘴“不严”,开口的刹那便是地狱大门向你打开之时。


第二节 做法:忠诚有仁,调和谨慎

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荀子说,侍奉君主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积极。积极了仍不合君主的心意,却是因为不恭敬,中国人的文化是走心的,就算是大家都知道你是一心为了集体,但是你一说话,就跟领导吵起来,这就是心中不敬领导、眼中没有领导的表现。因此领导也不会把你看在眼里,你做得再好、再积极,也做不到领导心中去。而且更严重的是,你做得越大,领导越不敢重用你,因为你现在就已经目中无他了,如果再给你机会,你做得更出色,领导就更无处安身了。

恭敬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忠诚。你做到了积极,做到了恭敬,但是依然得不到领导的心意,是因为领导不信任你,还在怀疑你的忠诚。讲到这里,不是要求我们都去积极地在领导面前表忠诚,而是让领导在你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甚至在你独处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你对公司的忠诚。

比如,你工作三年来天天加班,谁都没注意到,可是突然有一天,领导经过办公室,发现你还在加班,也许他只会笑着跟你打声招呼,然而过后一定会想:好像每天经过的时候都能看到你,以前并没有太注意,不过像这样一个三年如一日拼命工作的人,从来不给我添麻烦,为人还不错的员工,怎么能就这么埋没了呢?一旦你以这样的形象进入到领导的视野当中,那么离提拔就不会太远了。

忠诚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功绩。你一切都好,但是你做不出成绩也是不行的。有了功绩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品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心态就是一旦做出了成绩,就四处宣扬,到处“表功”,领导一看你“翘尾巴”了,就会觉你是“无德”,一旦得出此结论,你便很难再被授命更高的职位了。

无论是“1+1=1”,还是“1+1=2”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取得成绩,但是建功立业之后,德行跟不上,只会摔得更惨。所以如果没有品德,就会伤害积极、毁掉功绩、掩没苦心,而君子是不会这样干的。因此,我们就懂得:不干,最多是个庸人,干了,如果德行不够,就会损坏他人,最终在众人的注视下跌得更深。

要积极,要恭敬,要忠诚,要有功绩,要把事儿做成之后还保有自己的德行,用老子的话就是“上德不德”,就是“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我们应该如何做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下属的同时,做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为“国治天下平”做出我们的贡献,取得我们的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

荀子告诉我们“仁者必敬人”,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别人。在公司,不仅要面对上司,还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失败是因为栽在了同事的手里,平日里彼此虽然以兄弟相称,但是在投票决定你是否要升职的时候,十个人只要有两个人没给你投票,你就没办法顺利升职,这常常是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因此,同事之间互相尊重非常重要。

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别人。一般说来,一个人不贤能,那就是没有德才的人。别人贤能却不去尊敬他,荀子说那就是禽兽了,人家那么好,你还打压人家,背后诋毁人家,那你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别人没有德才而不去尊敬他,那就是在戏弄老虎。建议同学们把这一句话记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很多人不是被君子比下去的,而是被小人拉下去的,这就是所谓“阴沟里翻船”,很多时候,你的失败就是因为你没有尊重那些没有德才和贤能的人,不尊重这些人,就相当于在戏弄老虎,相信大家都懂得一句话“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跟大家分享一个公式:“三三三一”,这个公式有很多解释,在这里我讲的是我们身边除了大领导以外的人员角色分布。“一”就是身边最圣明的人,可称为君子,有德行、有能力的人,听他的基本都没错。第一个“三”,是可以立功的人不管有什么难题,交给他就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第二个“三”,是需要领导哄才能立功的人,若领导哄不好,他的心情就不好,进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后一个“三”,是无德、无才或者既无德也无才的人。洪涛老师告诉同学们,任何一个团体都是以这样的比例分布的,不信你可以看看身边的团队是不是这样。

作为领导来说,“一”基本动不了,第一个“三”要谨防他一不小心变成了第二个“三”,反之,如果认真对待他,就有可能让他成为那个“一”。对于最后一个“三”,无才有德便培养他的才能,无德有才便培育他的德行,总之,先不要委派他重要的事情,一切以考察通过后再定。而那些无才无德的人,一定要倍加小心注意,因为只要你不尊重他们,不知何时他们便会从背后插你一刀。


小人之交,蜜里调油


人如禽兽就会胡乱妄为,戏弄老虎就会十分危险,灾难就会落到他身上了。《诗经》上说:“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光脚把河渡。人们只知这一点,不知其他害处。我们要害怕、要小心,要像面临深渊,脚踩薄冰那样谨慎做事。”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讲究仁德的人必定尊敬别人,尊敬别人有一定的原则:对贤能的人就景仰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畏惧地尊敬他;对贤能的人就亲切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以尊敬来疏远他。简单地说,就是用疏远来尊敬他,用尊敬来疏远他。所以,小人之交,蜜里调油,目的就是为了疏远他。子曰:“敬鬼神而远之。”你只有敬鬼神,才能做到“远之”,不敬,它就会像狗皮膏药一样粘在你身上,甩都甩不掉。

尊敬是一样的,实际内容是两样的。忠诚守信、正直老实、不伤害人,对待所有的人都这样,这是仁德之人的本质。以忠诚守信为本体,以正直老实为纲纪,以礼义为规范,以伦理法律为原则,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你轻易说一句话,别人就会记住,你简单做一件事,别人就会以你为典范,所以《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也不害人,很少不能成为别人准则的”。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如音乐一般美好;谨慎小心,就是利益;斗殴发怒,就是祸害。君子喜爱礼节、美好、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小人就与此相反。不高兴就是大不敬,不管多么和谐的气氛,只要他一个人不高兴,就会打破这种和谐。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情绪,就发怒,就动手打人,这就是祸害。

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争然后善,戾然后功,生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君似之矣。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过而通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不论曲宜,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传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荀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是“通忠之顺”,简单说,通忠就自然全部顺利,就是说不管是明君、暴君,还是中君,你都要有办法对待,达到“通忠之顺”。使忠诚不至壅塞而达到通畅,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这三种情况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能明白的。

向君主谏诤,然后才能行善;违背君主,然后才能立功;豁出生命而没有私心,极其忠诚而公正:这叫做使忠诚畅通无阻而达到顺从。荀子举例说明,信陵君就是这种人。

夺取君权,然后才能实行道义;杀掉君主,然后才能实现仁德;君臣交换位子,然后才能做到有操守;功业与天地并列,恩泽施加到广大民众:这叫做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

君主错了却还和他齐心,只是无原则地附和君主,不顾是非,不讲曲直,苟且地迎合君主以求得容身,迷惑昏乱而狂妄无知地追求生活享受:这叫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飞廉、恶来就是这种人。

古书上说:“有了参差才有整齐,有了委曲才有顺从,有了不同才有一致。”这就是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诗》云:,成为各国的表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参差不齐也好,委屈也好,都是为了达到老子开篇时候说的两个字:玄同。

不管你侍奉的是什么性格的君主,不管你追随的是什么阶层的领导,只要追求“玄同”,只要近于“和光同尘”,你都能够立功、忠诚、有功绩、有德行,最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实现你以及你所代表的这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

怎样做一个好下属,荀子告诉了我们一个心法,一个做法,希望同学们认真感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忠诚于领导,忠诚于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内心。然后在光明大道上,奋然前行,最终在建功立业的基础上,“功成而弗居”,做一个既贤又才的人。

作业

结合自己曾经的失误,感悟荀子教给我们不死的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音整理

杨玲娇 刘龙祥 |中国孝心网编辑中心编辑

程虎跃 | 山东儒学传播公司产品经理

插图|了然摄影 授权图片

编辑|版式  千年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