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所涉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带来的就是对现有法律工作的挑战,无人驾驶技术正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新技术领域。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如果有效应用,就能减少交通的出行量,优化城市交通拥堵、优化秩序。那么现有法律在哪些层面需要加强和改善来应对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挑战:


首先,是无人驾驶汽车在行政法层面的建立健全,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许可、质量管理,以及车辆的登记和分级制度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其他针对机动车车辆的管理法规规制的是以有人驾驶的传统机动车为范畴的。未来必然要有新规来应对无人驾驶管理带来的挑战。譬如:无人驾驶车辆如何分级,年检,这里可能涉及的是无人驾驶的无人程度的分级,以及无人驾驶软件升级的相关安全性的管理等。同样,无人驾驶在不同道路的驾驶要求如:车距,车速等都有必要必要做出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特点的安全性规定。

其次,在民事及刑事方面,相关法律所要应对的挑战主要来自无人驾驶发生的事故方面的责任划分和责任主体认定方面。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本身就是不断迭代升级学习的过程,不排除接受错误的学习和迭代升级,因此而发生的事故的责任主体是谁,需要法律明确。如果发生的事故涉及公共交通安全,譬如交通肇事罪,相应刑事责任由谁承担?类似醉驾、毒驾发生在无人驾驶车辆上该如何处理,都需要现有刑事法律作特别说明。

最后,无人驾驶技术还涉及信息安全的问题,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方面。信息安全方面同样亟待相关法律的突破。譬如:以地图测绘为例:如果不解决测绘众包的合规问题,那么很难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众包是指每个无人驾驶车辆用户都参与到制图当中,每辆车在运行时都往后台发送测绘信息,人人都在做测绘。但是根据《测绘法》明确规定,测绘活动只有具备测绘资质的公司和拥有测绘证的人员才能做,大众是不可以参与测绘活动的,毕竟这可是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

 无人驾驶似乎已到了发展的风口,但无论对于在无人驾驶技术大潮里激情创业的科技公司,还是每个希望拥抱新技术的个体来说,未来的无人驾驶的法律完善和突破都不算“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