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长汀县“十大经典民俗活动”评选结果啦!看看你家乡有么?

生态党建微长汀


长汀十大经典民俗活动介绍

(排位不分先后)


1、濯田镇升平村“二月二”百壶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长汀县濯田镇升平村就会上演“百壶宴”传统习俗活动,活动又称“保苗节”,蕴含百姓期盼禾苗茁壮、来年丰收的愿望。

村民从庵庙里请出菩萨,将其及轿子洗净,迎取新气象。村民还炸好粄子,炖好米酒入锡壶,壶口插上油菜花或蟹爪兰,和香烛一起装入香篮,放置桌上,红纸标上壶主的姓名。神案上有成百上千把酒壶上供, “百壶宴”上客人众多,主人们就将菩萨“吃”过的米酒和粄子就地宴请。客家人的好客情怀,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没有筷子,也没有碗,端起酒壶就豪饮,手抓粄子就猛吞,酒足饭饱一醉方休。


2、濯田镇美溪村“六月六”百鸭宴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长汀县濯田镇美溪村两棵千年大樟树下,村民们摆设鸭子宴、唱大戏、舞龙舞狮等。美溪,因水美物丰而得名,象鼻山卧江吸水,江水浩淼船只穿梭,素为鱼米之乡。此民俗来源不凡,已延续百年不衰,村人将常救援遇险江船的三渔民——黄九郎、黄十三郎及其女婿幸视为江神,奉为“黄幸三仙”。

为纪念他们,塑金身,建庙宇,船家以心爱的鸬鹚为祭品祭拜。每年的六月初六,凡出江者均来祭拜上香,村中渔民要将鸬鹚,农民则用鸡鸭。后因鸬鹚渐少,族长们上香请愿用胡鸭替代鸬鹚祭拜。如今,“六月六” 百鸭宴不仅是祭拜三仙,更是一种期盼风调雨顺的民俗活动,相临几个村子的人耕读传家,礼仪来往。


3、古城镇传统庙会“花朝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长汀县古城镇都要举行花朝节,俗称“花朝”。“花朝节”,就是庆贺花的生日,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等,据传兴于武则天执政时期。

是日,古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上载歌载舞,龙灯、船灯和花灯齐上阵;迎神队伍抬着妈祖娘娘、关圣帝君、五谷大神等游行,沿路村民焚香点烛、放炮迎接。

时至中午,每家每户都亲朋满座,笑语喧哗。花朝传承至今,与古城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其联结闽赣两省,是客家先民南迁入闽的必经之路,很早就迁来胡、彭、王、李等姓氏,多来自河南,继承了中原的许多生活习俗,其中就有花朝节。古城镇花朝是正月三十至二月初二,二月初一为正日,正值惊蛰至春分之间,春回大地,百花吐蕾,定为百花生日,再恰当不过。


4、童坊镇举林举河闹春田

举河举林闹春田,也叫“甩泥佛”,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活动据说为纪念“泥鳅精”,也有传是为纪念“客家皇帝”张琏。


每年的正月十二(举河村)、十四(举林村),村民把关公的塑像抬到泥田里,奔跑打转,唤醒沉睡的大地,迎接春耕的到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也借此增进村民间的感情。正月十二日及十四日晨,关帝端坐村民所抬的銮舆中,一路巡游,彩旗招展、神铳轰鸣、锣鼓喧天、鼓乐嘹亮,所到之处,每户张灯结彩、摆案焚香、鞭炮齐鸣、侯驾接恭。随后,闹春田的壮青年们或穿短裤背心、或赤膊上阵,顶凛冽寒风,四人一组肩扛銮舆下泥田,他们不时换肩或左右旋转,有时数十人扶轿绕田跑,场面壮观。摔倒立即有人接替,又摔倒又替上,摔倒者头脸皆泥,活像泥菩萨,逗得周围观众捧腹大笑。直至下午四、五点钟,将关圣帝君送回迴龙庵,一年一度的闹春田才算圆满结束。


5、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巡游

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长汀童坊镇彭坊村都会举行刻纸龙灯巡游活动,至今传承近3百年,以悠久的历史渊源、讲究的游龙仪式、独特的制作技法享誉海内外,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3年受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四为龙灯巡游的正日,族老一早到宗祠中负责举行把酒仪式,村民前往村南伏虎禅师的道场——古刹广福院请出菩萨禅身。下午开始游龙,齐鸣开道,三个巨大的龙头、龙尾从祠堂祭出扛往游龙的起点,前有龙灯、船灯、狮子灯、走马灯等,菩萨銮舆在后,按当年传来的路线走三圈。

晚上便是游龙活动的高潮,各家各户把五光十色的灯笼按顺序用撑杆一节一节接起来,龙身越来越长。黄龙公、红龙母、青龙仔顺利接成,龙身上刻着“狮王闹春”、“春满人间”、“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三条巨大的游龙在村中穿行,形成8字形,鞭炮声起,整个村庄沸腾起来。刻纸龙灯巡游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祝福,永远不变……


6、涂坊镇正月十三“走古事、抬花灯”民俗活动

 每年的正月十三,长汀县涂坊镇都举行“千年古事、万年花灯”的民俗活动,迄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感恩祭祀三佛祖师(观音、定光、伏虎),,废除用童男童女血祭社公的恶习。活动中,涂赖两坊抬着十几棚的古事和几十盏的花灯敬奉三佛祖师,以走古事、抬花灯的方式闹元宵,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千年古事:涂姓和赖姓选用体健胆大的八岁男童,让他们身穿古装,勾画脸谱,一名扮主角,一名扮护将,或坐或立在制作好的棚架上,由族人抬着在宗祠和镇子乡间巡游,龙狮队推着圣旨神龛和焚香炉沿街而走,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一时间烟雾弥漫,声响震天,若鞭炮放的越烈表示这家人越旺,佛祖在家门口停留的时间越长,寓意日子越来越好。

    万年花灯:正月十一开始到正月十六,每天都有游花灯和办灯酒。涂姓花灯共有23盏,赖姓有6盏,每盏花灯直径和高都有一米多,由二十个小花灯组合而成,绚丽多姿。每盏花灯代表一个房系,平时都挂于宗祠或各房祖堂。游花灯时,男丁都要参加,观者挤满街巷。每晚迎完花灯,人们都要到本房去吃“灯酒”,灯酒由各户轮流置办,非常丰富。


7、四都镇渔溪村“打菩萨”闹元宵活动

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都要举行别具一格的“打菩萨”蘸事,也叫“打石公”。而被打的菩萨是供奉于当地“镇溪庵”的石圣祖师,相传是一块用来堵田缺的石头,因能护佑百姓五谷丰登,而被奉为神明。正月十四为正醮日,即远近闻名的“打菩萨”日。“打”菩萨的毛竹是专门砍制,大约寸余,长一丈左右,尾部的竹枝用红布条扎上。抬石圣祖师的四个年轻小伙统一红布包头,红带扎腰,红条缠脚。而轿内的石圣祖师也被红布条裹得严实,被抬至河内洗去尘埃。

菩萨洗净上岸,岸边的100多人(仅限男子),便举起竹竿冲上,不断地敲打挤压,使担轿重心不稳,把众人压得人仰马翻,甚至翻入水塘。众人乐此不疲,吸引了四方八邻观看。若看热闹的客人有兴致,亦可手执竹竿体验。而菩萨轿一落地,“打菩萨”者欢呼胜利。抬菩萨者原地休息片刻后,又将菩萨抬上肩膀,人们又蜂拥而上。于是,菩萨轿往前走十几步路,又会被“打”倒在地。从河边到乌竹背摆果盒的坪上,不过四五百米路程,但要走两三个小时。这段路上,菩萨轿会被“打”倒几十次。“打菩萨”确是一种融民俗、竞技、娱乐于一体的闹元宵活动。

8、大同镇罗坊村纪念汀州晋国公巡游民俗活动

每年正月初九和九月十九,长汀县大同镇罗坊村都会组织隆重的民俗活动,纪念元末明初的罗良将军。罗良,字彦温,生于1314年,原籍大同镇罗坊村人,战功显赫,受朝廷封为“晋国公”。


活动中,村民们罗良军塑像抬出去巡游,并有踩高跷、民间曲艺、传统九连环歌舞、舞龙灯、踩船灯、打腰鼓进行表演,巡游活动路经城乡居民家中,群众自发恭迎,燃放鞭炮,摆放贡品,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而且陶冶了村民的文化情操。

9、南山镇迎“公太”民俗活动  

逢特定年份的农历七月初,长汀县南山镇等地盛行祭祀珨瑚候王。这个在长汀、连城两县交界处的“河源十三坊”(即 1 3个村社 )轮流祭祀珨瑚候王的民俗活动,又被称为“迎公太”(公太在闽西客家地区即祖先之意),已有近600年历史。奉祀的乡村每年农历七月初四把公太送回庙里,叫“入庙”;二月初二让村民们膜拜,二月初三或初四将珨瑚公太抬去奉祀的乡村,叫“出庙”,也叫“入公太”。凡是轮到“入公太”的乡村就要游公太、请戏班和招待客人。


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举办所在村派人“迎公太”始,儿童扮八仙骑着竹马去迎接,还有彩旗队、放铳开路,公太被安置在各家祠堂,而不少村子祭祀的对象是当年率河南子弟兵奠基立业的闽王王审知。通过活动,各村(或宗族)之间不断增进了解。随着时间推移,各地祭祀闽王的仪式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民俗活动,如南山镇塘背村曹屋每逢轮到祭祀,村民们从初一忙到初四,从洗盥后就前往庙里焚香点烛、割鸡献红花到集合锣鼓、十番乐队、舞狮队、乐队、三角大彩旗、花台、神铳,抬着神像、香案巡游,沿路各家摆案焚香、烧纸放炮以示诚敬。庙会期间还请来地方剧团演戏助兴,晚上游龙、游船灯、游龙灯。


10、童坊镇—伏虎信俗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长汀县童坊镇平原山广福院一年一度纪念伏虎祖师圆寂的庙会,是日广福院都会有上千人朝觐,来自长汀、清流、宁化、明溪、连城等地。


伏虎祖师圆寂后,被塑成肉身菩萨,信徒们用轿子抬着颠簸,希望祖师的灵魂继续降服猛虎,护佑百姓。长汀县城里的九月十四是信徒为纪念祖师降服猛虎造福百姓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今演变成金秋商品交易会。当日,县城的营背街、水东街、大同的师福东街大埔等信徒把伏虎祖师的真身菩萨抬到自己的村庄,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并邀请江西、广东等周边客家地区的亲戚,到家中做客。还请戏班唱戏,各村轮流做东,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初十,才把伏虎祖师菩萨送回广福院。

来源:微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