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玩,我只服北京人!


北京人爱玩儿,这玩儿的学问多、讲究也多。确切地说,过去老北京人把所有喜欢饲养和赏玩的种种玩物,多称为“宠儿”今天咱们就说说北京人的那些“宠儿”



老北京素来有提笼架鸟一说。

提笼,是指笼养鸟,主要是为了观赏和听音。红绿鹦鹉、虎皮鹦鹉、芙蓉鸟、倒挂鸟、珍珠鸟等,皆是毛色艳丽的鸟,能使人赏心悦目。画眉、百灵、红蓝靛颏、字字红、字字黑等,叫起来百啭千声,声音悦耳动听。这些鸟都被放入笼中饲养,养鸟人以提笼遛鸟为乐。

架鸟,是用架子来养鸟,叫“亮架”。锡嘴、交嘴、梧桐之类的鸟,不能在笼中饲养,只能在架上栖止。老北京最常见的架鸟当属梧桐,经过训练的梧桐会打弹儿、开锁、叼旗、开箱等各种绝技。



从清末到民初,每日清晨在城根下、河沿边,随处可见手提鸟笼的人,迈着方步“遛鸟”。养鸟人在清晨遛完鸟,常常聚在茶馆“会鸟”,互谈经验。


鸽子


鸽子是北京人的几大“宠儿”之一。养鸽子跟养鸟儿略有不同。养鸟儿讲究“遛”,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真正消遣养性的是养鸟人。

养鸽子则不然,鸽子经过调驯,可以让它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北京人玩鸽子已经玩出了文化。虽说这种民间文化难以上教科书传世,但从“套”鸽到养鸽,从驯鸽到斗鸽,甚至包括“鸽子挎”和鸽子哨,都有一套相当讲究的艺术手法。


蛐蛐儿


北京人称蟋蟀为“蛐蛐儿”。

养蛐蛐儿为的是斗。斗蛐蛐儿也有许多讲究。一是斗蛐蛐儿的季节,不能早了,早了蛐蛐儿未发育成熟。要等到秋分,天气渐凉时才开始。白露、秋分、寒露,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斗蛐蛐儿都是公的,就跟现在街上老爷们儿经常打架大姑娘经常看热闹鼓劲一个意思。蛐蛐儿也讲究重量等级。斗蛐蛐儿之前,要把蛐蛐儿放在专门的“舀子”里,用专门的“秤儿”称出蛐蛐儿的体重。现在可能有专门的电子秤了。一般的蛐蛐儿的体重在六厘左右,八厘就是大蛐蛐儿了。


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体重相差一毫都不斗。因为蛐蛐儿的主人不希望他精心养护的“爱将”有一次战败的记录。一条好蛐蛐儿只要战败一次,便从此丧失了斗志,对它的主人来说也就没有价值了。因而如果让它和重于自己的对手比赛,就是赢了,也要自身受损。


蝈蝈儿


北京人玩蝈蝈儿也有不少的讲究:一是要选上品的蝈蝈儿,讲究全须全尾儿、叫声悦耳。二是颜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选黑、绿、青三种。三是要善动爱跳,越是活泼爱闹的蝈蝈儿越有人缘儿。



北京人买蝈蝈儿一般是买一对:一则是老北京人有成双成对的习惯,双为吉利数。二则是两只可以相互戏逗,叫得更欢。买回来的蝈蝈笼子大都挂在屋檐、门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树上。从此,蝈蝈儿的鸣叫就成了四合院里最动听的声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北京人饲养金鱼已有数百年之久。因“鱼”与“余”谐音,有“年年有余”之意,所以被视为吉利之物。养鱼既是一种乐趣,更能养性逸情。夏日里以“天棚、鱼缸、石榴树”为四合院里最和谐的景致。

北京人常养的金鱼分“草鱼”和“龙睛鱼”两大类。“草鱼”就是小贩们沿街叫卖的小金鱼,体型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间,价格较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买上几条放在圆形的小鱼缸里以做观赏。


饲养“龙睛鱼”的主儿,多是比较讲究的人。“龙睛鱼”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龙睛、花红龙睛、墨龙睛、蓝龙睛、紫龙睛等。多用直径三尺以上的木盆饲养,一般将鱼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过道旁,鱼盆由特制的架子支着,有的盆里还放些水草。


养鱼人最惬意的时候,是撒一把鱼食儿,看着鱼儿觅食,别有情趣。



在宠物中,老北京人过去饲养较多的是猫。

老北京养猫讲究品种,大多以毛长者为贵。一般认为白者、黄者为上品,黑者、杂色者次之。

此外,猫眼必以两色者为贵,名曰“雌雄眼”,俗说“爹一只,妈一只”,此为“波斯种”。


但老北京人不喜欢养白尾猫,以为不祥。北京人认为养猫乃高尚之情趣,其来源多系亲朋间互相赠送,以为礼品。



北京人也喜欢养狗,但狗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猫的数量,有钱人一般会在护国寺庙会的狗市上买观赏狗:袖狗、叭狗。


袖狗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斗,又叫“斗狗儿”,可藏于袖间,因此得名。这些人将狗置于桌案上观其争斗、撕咬,以博得一乐。普通老百姓在四合院里多养些小京叭、小柴狗。


过去北京人养狗绝没有今天这样多,狗更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宠。即使养狗也绝对享受不了今天这样的“待遇”,做一次美容就得六七百,更没人把它以“儿子”相称。那时养狗多是看家护院,或外出时做个伴儿,充当一下“保镖”的角色。


四合院里多养些小京叭、小柴狗,只有大户人家才饲养大狼狗什么的。狗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猫的数量,所以在介绍老北京的各种书籍里,很少有谈养狗的。早年间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狗食多是主人剩下的饭菜,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吃不饱就到外面打野食。


核桃


时常能看见北京人手里拿着一对儿核桃,北京人雅玩核桃包括四个要素:揉、攥、搓、擦。


揉:是将两个核桃在右手中顺时针方向揉动或在左手中逆时针方向揉动,揉动时手要用力,力越大越能有效刺激手中穴位,越感觉到舒适,但揉动时要保持两个核桃相互不撞击。

攥:是左右手各执一只核桃,用手掌心内部攥握核桃,用力程度感觉到舒适为佳。


搓:是左右手各执一只核桃,用大拇指搓动核桃,方向是由底部向尖部,用力程度感觉到舒适为佳。

擦:是左手或右手持一只核桃,向另一只手的任何部位擦动,还可用核尖按压手中穴位。


过去北京人玩核桃的时候都出声,嘎啦嘎啦响,那时的人们愿意听那声音,觉得好听,给人带来愉悦感,沁人心脾。


扇子


都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容一代英豪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北京人呢?北京人也爱折扇,颇有羽扇纶巾的味道比如:高晓松,一把扇子走哪扇哪。


北京人好提笼架鸟,再来把折儿扇,清晨或者太阳落山的时候出来遛个弯儿,这才是真正北京公子哥儿和公子爷的生活状态。再者,古代文人雅士都爱拿扇子,体现自己的风姿雅趣,提高自己的气质,还可以装饰纳凉。


翻开中国文化史,总会发现文人与扇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出佳话无数。扇子,此物冬藏夏出,时令明显,谓之“气”,有架支撑谓之“骨”,扇骨由竹制成,谓之“节”,扇子摇动,有风拂面,谓之“风”。一扇在手轻摇,居然气节风骨随身,如此大雅之物,不玩它还能玩什么?



手串儿


北京人都喜欢盘手串儿。北京人玩手串儿图的就是一个乐。

“乐”的出发点就是玩,并没有特别的讲究。当你对北京人说:"你的手串不值钱"的时候,他会笑着回答你"嗨,不就是个玩嘛"。当你问北京人:"你这手串值好多钱吧?",他会说:"什么钱不钱的,我就觉得它漂亮"。玩的是"乐"。这种玩的心态是有意思的,能体会到手串带给他的快乐。

北京人玩手串儿为精神找到了寄托,通过盘转珠串,滤清了思想,调整了心理,是精神的境界。其乐无穷,又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养鹰也是旧京的一种风气。

过去,老北京民间曾经玩鹰之风大胜,这是满族人的习俗。那时有专门捕鹰的鹰户。为什么要玩鹰呢?因为人们每年要向宫廷交纳税银,如果交鹰,则可折银。


后来,玩鹰就慢慢的变成了老北京人的一项爱好。北京人玩鹰很讲究,鹰不管是买的还是自己打的,都是用绳子紧着的,到了驯鹰人手里,先把它打扮起来,用两根脚袢先拴在鹰腿上。

现在,玩鹰的北京人几乎找不到了。传说北京西山有一84岁徐氏老人,是打鹰的高手,此人性格怪癖,对人冷淡从不收徒,但最近几年收一徒,也是为了不让打鹰技艺失传。


这就是咱北京人,不争名,不夺利,好开玩笑,好交朋友。玩儿美了才是生活最重要的事儿!


来源于老北京城

最近有很多宝宝在后台留言说找不到蒲姐了

惹得人家心里有点小难过~

???

为了我们不再失联

动动你们的小指头置顶蒲姐吧!

蒲姐还会时不时的发发红包哦~

???

 要怎么样置顶蒲姐?

?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快戳二维码

跟着蒲姐的脚步玩转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