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令人向往

关注公众号,也许有点用!

生态课堂,令人向往

想亲临现场观摩江苏省特级教师汤金波老师的创新实验课堂,是很早就有的期盼。去年秋天,得知汤特要来泰兴某学校上示范课,便提议学科组去几位老师去学习,其时心里就是想一起去的。不巧的是,那几天江苏省初中物理常态课研究课题推进会在苏州市笠泽中学举办,我被安排与一位年轻老师一起去苏州学校,便错过了那次机会。那种期盼见识我心中向往的物理课堂的愿望只能依然在等待中。

好在,汤特不是吝啬之人。他不时地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的消息可以聊慰我内心的艳羡,但我也知道,于我这样思维僵化的人来说,那样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我能企及的高度。

今天,看到汤特在他的朋友圈里晒出的《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上刊载的由他执教的《声现象》复习课的专题报道,遂通过微信向汤特索要到本页报纸的PDF版,将页面打印出来,用心拜读,脑补着课堂上他的丰采和学生的表现,感受他的智慧课堂,领略他一贯以来坚持的兴趣、自主、创新的教学风格,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动的而又是生态的课堂。

这节复习课是以体验式创新活动听声辨球引入并展开复习的,问题首先指向声音的传播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先后在讲台的同一位置放置两只外观相同的皮球,一只充满空气,另一只充满了水,请一名同学来到讲台,并请他用一只手堵住一只耳朵,将另一只耳朵紧贴皮球,同时用另一只手用相同的力敲击桌面。根据听到声音的差异判断哪只球是灌水的,并说明判断理由。

体验者的实验和判断及说理都很理想。但分享不是汤特的目的,于是下一个环节自然衔接起来:全班同学亲自体验,形成共识,概括出复习要点:①声音的传播效果与介质各类有关;②水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原以为一个环节的复习可以到此为止了,但高明的汤特及时抛出了一个问题:刚才的实验中用手敲击桌面,显然力度必须控制相等。怎样控制呢?这不仅是针对科学方法的训练与复习,更是对学生迁移与创新能力的挑战与培养。对复习课而言,学生是有知识基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控制重力势能相等即可。

这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借助学生的课外实验探究视频——“弹钢琴的实验展开的。通过视频,不仅分享了学生课外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更分享了实验的操作方法与初步概括结论的注意点,充分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者将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论概括中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科学性作为训练目标之一,颇见匠心。随后抛出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琴弦一样的物体发声呢?再一次将学生的注意和思维引向生活——生活即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教育引导,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只是如此还不够高明。汤老师提醒大家探究者没有关注到的细节——弹琴者踩消音踏板的动作,由此推开了噪声控制的复习。环节转承自然而顺畅,内容也相对全面完整。

在这一节复习课教学活动中,我们看不到一道习题,也没有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但我丝毫不怀疑这节课的复习效果,而且,我们能从学生的踊跃参与中感受到这种课堂带给学生的极大兴趣与收益,他们不仅能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更收获到科学的方法、深刻而多维的思维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生动的、生态的。

但对我来说,它似乎是难以复制的——我哪里有那样深厚的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