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路上撞人致死”— 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

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在这里遇见最美的你...

「“史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路上撞人致死”

—— 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


作者|沉潜  授权出品

01


史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路上撞人致死 —— 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

调查结果未公布,消息甚嚣尘上



近年来,全球多家公司都在试验无人驾驶技术,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美国加州曾许可Uber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项目,但Uber测试车发生闯红灯事件后,加州下达驱逐令。被驱逐出加州后,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签署行政命令,欢迎Uber前来测试,结果发生不幸。3月20日,正在亚利桑那州Tempe市路试的Uber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与一名妇女相撞。这名妇女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而无人驾驶技术重新被推到风口浪尖。与之前闯红灯相比,显然这起事故更为严重。


据美媒报道,事发路段属于Uber无人车测试的地方,当地行人经常会看到Uber无人车测试场景。但该地段交通复杂,常有车辆临停上下客以及行人不遵守过街秩序等情况。亚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局长西尔维亚·莫伊尔回应说,受害人横穿马路违反了交通规则,也不完全问责于Uber无人车。


事故到底是人的原因,还是车的因素,抑或两者兼有?要等到调查结果出炉。新闻学上,“狗咬人”事件很少见诸报端,而“人咬狗”事件却能大吸眼球。不过,该事件尚未定论,却以“史上首例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开路面撞伤行人致死”的消息而吸睛无数、甚嚣尘上。

02


大咖如是说,而你怎么看?



新事物总是超越一般人的理解力,尤其是前端技术。面对不断发酵的事件,专业人士的反应,或许能够开启思路。


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大家应该关注一个百分比的问题,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车,有人驾驶的车辆每天都在出车祸,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无人驾驶有车祸。关键应该是衡量自动驾驶的车,能不能至少达到和有人驾驶车辆一样的安全率,甚至更安全。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副教授史密斯:自动驾驶是不可能也不会是完美的……就在这个女人去世的当天,还有100人在美国的交通事故中丧生,可他们不会成为全国性的新闻。


领威投资董事长沈强:这是任何创新实践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教训,关键是要找到事故原因并在技术上加以改进,而不能因噎废食,质疑自动驾驶对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巨大作用。


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了解真相之前任何评论都有失偏颇。Uber事件的原因还有待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业在商业化过程中不能过于激进,在拥抱科技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汽车产业的原有规律具备敬畏之心。


前美国交通部长安东尼·福克斯:该起事故是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和政府的一个警示,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的安全性。


景驰科技CTO韩旭:以目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任何狂吹自己深度学习多么牛逼,只用摄像头就可以低成本做自动驾驶的都是耍流氓。讨好车厂前,要先摸摸自己的良心。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周学松:Uber的无人车拥有1400万个激光投射点传感器、20台相机、GPS等先进部件,但也无法保证100%的安全驾驶。目前无人车技术的发展阶段离成熟的落地应用需要以谨慎乐观的态度来看待。


当然,大咖代表的是个人观点。在高度自由化时代,你怎么看最重要。


从众咖的观点中,可以看到,其实大多数的人对于无人驾驶技术持乐观态度,用理性精神给了这项技术足够包容和关切。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偶然成分,但我们不能以娱乐心态夸大事故的偶然因素。学习大咖的理性精神,保持住一个合格的潜在消费者应有态度——渴望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早日上路,希望其技术成熟,足够安全,仅此而已。

03


“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面对新事物而不知所措时,一定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翻开汽车发展史,一股斗争感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傻子都知道汽车一定比马车好,可当年并非如此。百余年前,欧洲绅士们坐在时尚和身份的象征的马车上时,自然是反对汽车的。绅士们利用掌握的话语权,各种妖魔化这个新生事物,将之描绘成“瘟神”形象,并刊登在报刊上,目的是恫吓人们不要乘坐汽车。除了语言打击之外,还设定各式歧视性限制。一些贵族通过操纵议会而出台相关法令,“要求在汽车和马车会车时,汽车要停车为马车让路,如果马车夫有要求,汽车司机还要使发动机熄火,以便让马儿安静地通过”。


绅士们如此不待见汽车,是有原因的。正如雨果所说:“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新事物诞生时,都是丑陋无比,汽车也不例外。蒸汽汽车行驶时,像一个传说中的火龙,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聒噪,惊天动地。同时,汽车司机浑身上下都是油泥,和烧锅炉的没什么两样儿。一切与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马车、制服整洁的马车驭手,都有天壤之别。


但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人有足够的智慧,给其衣服使之美丽。经过许多人的坚持不懈努力,百年之后,情境逆转。汽车不仅战胜马车,成为陆地上主要交通工作,还作为工业文明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已不可阻挡的速度闯入人们生活和历史篇章。 

05


技术能给予身体速度,不能给予心灵温度



据统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应该理性看待,分清责任。所以,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就揪住无人驾驶的小辫子,而忽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技术就像一个新的孩子,哪能不出错呢,对此,我们应该拥有足够的宽容。对新技术的宽容度,体现了我们的发展潜力,而对于生命的尊重度,体现的是文明程度。


一件事物,如果所有人都反对或者赞成,都是不正常的。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技术也有一个成长周期。一项技术,从跌跌撞撞地出来,到康庄大路,相信与怀疑是其发展的两个并存轨道。


面对事故,我们放慢一下脚步,反思一下,我们的技术是否成熟?也许这样那个无辜的生命,没有白白流逝。


在追求技术道路上,要看重速度,也要稍微等一等灵魂。即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弥补技术漏洞,但也要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毕竟与磅礴的自然相比,我们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从马车到汽车,是一种质的飞越。而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更是一种跨越。在巨大的跨越面前,我们倚重技术,但不能完全依赖技术。因为,技术能给你身体的速度,但不能给你心灵的温度。


巴甫洛夫说,“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在无人驾驶技术正脱壳蜕变的当下,让我们对其保持一份热情和关注。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胸怀,温暖了这项新技术,也就是便利我们未来的生活。


—  Bonus  —


 作者简介:沉潜,是被法律和文字精心腌制的咸肉男一枚。爱文字,喜阅读。业余时间,喜欢造访别人的世界,喝杯茶,聆听些故事,然后转化成文字,因此在《知音》《家庭》《博爱》《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发表多篇纪实文章。


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在这里遇见最美的你...



本广告由 “Lover Blue” 授权出品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本期编辑:中文阅读(ID:ReadingChinese)

— 征 稿 —

征集的“情感类”“人物类”原创首发稿件。

情感类要求:1、标题即是故事;2、故事必须触动心灵、感动灵魂、有共鸣,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乏味作品。

人物类要求:以人载道:通过人传达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

投稿邮箱:60512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