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恐龙还早出现!地球的“原住民”鲎(hòu)居功至伟

你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动物比恐龙还早出现的?

答不上来? 看来还是不知道呢~


鲎的历史有多长?


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鲎化石发现于加拿大的(Manitoba马尼托巴),被命名为(Lunataspis aurora),意为“黎明之新月盾”。至少在4.45亿年前,当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尚未出现、地球的主要生物还是三叶虫时,中华鲎(hòu)的祖先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现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加拿大发现5亿年前最古老鲎化石(组图)

 

根据各种化石发现,鲎的祖先曾经遍布全世界,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美洲鲎,亚洲的三种鲎——中华鲎、南方鲎(T. gigas)和圆尾鲎Carchinoscorpias rotundicauda)。其中体型最大的是中华鲎,体型最小的是圆尾鲎,它们都证实生活在中国南海。


四种不同的鲎。图片:Sekiguchi, K. & K. Nakamura /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Horseshoe Crab (Limulidae)(1979)


古老而奇特


相信第一次见到鲎的人,都会被它十分神秘的外表所吸引,有点像蟹又有点像龟,尾端长了一截长长的刺。头胸甲略呈马蹄形,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条长的尾剑三部分组成,幼鲎没有尾剑。


 

中华鲎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很特别的是,它有四只眼睛,两只单眼,两只复眼。

 

  每只都有一个巨大的视觉器官阵列


生物学家们将它们分类为一个螯肢动物亚门,其中还包括蛛形纲,其成员有两段躯干和一双独特的钳形进食副肢称为螯肢(因此而得名)。

 

 

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雌雄成体常在一起。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

 

 

虽经数亿年的沧桑之变,但该物种依然如故,变化甚微。

 

 

海底鸳鸯鱼


雌性的鲎比雄性体型大很多,很容易分辨。在繁殖季节里,鲎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如果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因此渔民将它们称为“海底鸳鸯”。

 

 

中华鲎为什么称之为“夫妻鱼”呢,因为中华鲎在交配的过程中雄性以脚须抱住雌性,雌性以附肢挖坑产卵,行体外受精,产卵后雌雄分开。

 


成年太艰难


一只鲎类长大是十分艰难的事,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虽然一只雌鲎每次最高可产下9万颗卵,但最终的成活率只有万分之一,因为它们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意外”太多,鱼类,海龟,飞禽类吃掉了它们中的大部分;幼鲎通过一次次蜕壳长大。,而雌鲎从出生到交配期却要等上10到11个年头。

 


神秘血液


通常血液都是红色的,而鲎体内却流淌着神秘的蓝色血液。我们的身体依靠铁基血红蛋白把氧气输送到全身,而中华鲎则依靠含铜的血蓝蛋白,这种蓝色血液中的血蓝蛋白会在中华鲎受伤受到病菌的侵袭时,自动形成一层黏黏的隔膜,将细菌封住,从而防止细菌在鲎的体内扩散。


 独特蓝色的血液


医学界的贡献


自从在1956年发现了鲎血液的这种特质,医学界的科学家们就想办法把血蓝蛋白用于医疗。为确保疫苗和注射药物的安全性,先是在实验样本内注射这种血蓝蛋白,若血蓝蛋白开始分泌胶性物质,则表明产品并未成熟。

 

鲎的蓝色血液,会用来制作鲎血制剂。

图片:Mark Thiessen / National Geogarphic Creative

 
鲎血制剂被用于快速检测药品和医疗用品是否被细菌污染,广泛应用于所有医学领域。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到医院抽的每一管血、注射的每一剂疫苗或药物、用到的医学仪器,都得益于鲎试剂的“保驾护航”。


还记得小时候一看到针就哇哇的哭泣

 

生产疫苗的时候,要严格检查细菌。这时鲎血液中对细菌和毒素特别敏感的凝血蛋白就发挥了作用。如果用其他动物血液中的凝血蛋白来检测的话,碰到细菌再凝固,可能要两天时间。而鲎的凝血蛋白,碰到细菌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凝固。


 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检测有没有细菌,这大大提高了疫苗生产速度。

 

 鲎的血液中有一种叫凝血蛋白的物质

  

巨大的经济价值引发了过度捕捞,虽然现在是活体抽血,抽取体内30%血液之后还会把鲎放回大海,但是还是有20%的鲎死于抽血。国外有生物医药专家正在研制人工合成的诊断素,希望早点问世,拯救这日渐稀少的活化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