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从角度,恐怕没有比更加惊心动魄的了,金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动用手段之多,非常值得研究。
研究双方力量对比、信息战、出牌策略,中国采购商学院组织专家根据理论推演它的结果,非常有趣。
作者结合自身世界500强采购经验和,对跨国采购进行剖析,定会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
——宫迅伟
文 | 刘成
本文刊于《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8年第6期
(欢迎订阅,订刊方式见文章底部)
近期甚嚣尘上的“”以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并停止互相加征”,得以暂告一段落。此次其背景之复杂,过程之跌宕起伏,作为一个采购人,也可从这场浩大复杂的摩擦中悟出许多有关“跨国采购”的实战要义。
准备之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对制定方案、取得有力的地位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跨国采购的准备阶段,通常我们会尽可能地收集双方的相关信息。比如,收集供应商的信息:年销售额、业务发展趋势、交货情况、质量情况、汇率情况、生产厂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收集采购方的信息:采购的零件清单、采购单价、数量、金额、品类信息和供货源信息等。在前,我们还要做好充分的价格分析,比较价格的市场水平,整理供应商历年供货的价格情况。结合以上信息综合评估,初步制定一个目标或者区间,必要时还需要与供应商做一次预或者非正式讨论,以互相摸底,试探对方的需求,争取在之前做针对性的准备。
摩擦的背景收集
针对此次摩擦,经各方信息收集,其背景之复杂可见一斑。
2017年,著名鹰派代表莱特希泽再次获得政府重用,33年后再度出山。大家是否还记得,1985年逼迫日本签下《广场协议》,导致了日本经济萧条。而这个经典事件正是此人的杰作。此次他一出山,就动用所谓的“301条款”调查中国。
第一步:2017年8月,启动“301调查”,12月作出结论。
第二步:莱特希泽盘算如何在启动“301调查”引起“”后,让受影响的企业回到。因此政府推出一系列举措改善投资营商环境的举措。
举措一:2017年12月,大幅降低在美企业的税率,尤其跨国公司的海外收入税率降到了历史性的10.05%,以吸引制造业回流,在设厂。
举措二:提高利率,促使大量美金回流做投资。
举措三:与其他国家联手,提高打击力度。莱特希泽2017年12月、2018年3月两次与日本、欧盟代表会面,商讨如何联手对付所谓的“不公平贸易”。
收集到如此之多的信息后,是不是让人不寒而栗呢?我们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形势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必须有一些应对措施,不至于在中处于非常被动地位。
对策一:我国在博鳌论坛上高调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取消合资汽车厂合资股比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策二: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务。
对策三:与日本、,稳定半岛局势,推动东亚自贸区建设。与欧盟、俄罗斯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对策四:在WTO起诉违反多边贸易体系,进行有力、有理、有节的反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未开打,双方已经精心布局,为即将到来的添加筹码。
一切布局好了,开始出手了。2018年3月23日,签署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500多亿商品征收惩罚性,还列出了对我国征收的清单,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发展的主要产业。
看懂了的意图后,我们不可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的覆辙,必须强势应对,确保“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2018年4月2日凌晨,,,也对等列出了对从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的清单,大豆、高粱首当其冲,这些产业受影响的民众也是的竞选票仓。双方都不断为堆积筹码,不断亮剑,的每一次出招,中国都会强势应对。
一场成功的,收集信息和精心准备几乎会占60%~70%。尤其是现在两个大国之间的角力,需要极其复杂而充分的准备。当前的互相摸底和互试底牌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莱特希泽等鹰派代表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次出招都碰到了强有力的反击,自己精心策划的牌局似乎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不甘心在这种环境下进入。为了给博取更多筹码,祭出了酝酿已久的大招——中兴事件。
2018年4月1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7年内禁止企业与中兴通讯公司开展任何业务往来,理由是认为中兴通讯违反了与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这记大招确实厉害,大有扼杀中兴的势头。我国迅速出招,积极应对,努力扭转不利的局面。
应对一:2018年4月20日,中国时隔1年再次公布了高通收购恩智浦的反垄断调查进展,让这场半导体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失败的风险陡增,这也是事关高通未来的一起重要收购;
应对二:,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对核心技术产业的支持,尤其芯片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应对三:开放和吸引更多外资参与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这些应对举措必将在5年或者10年后大大提高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给能力。
应对四:中兴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向商务部递交了补充说明。
“跨国采购”的信息收集要义
我们在准备跨国采购相互收集信息时,需要针对跨国采购的特点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跨国采购既是一种商务交易的,也是一项国际交往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由于双方的商务关系是两国或两个地区之间整体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因此在中两国或地区的政府常常会干预和影响商务。因此,国际商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外交政策,同时,还应注意国别政策,以及执行对外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
了解国际商法
由于跨国采购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跨国转移,必然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和国际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国际商务中要以国际商法为准则,并以国际惯例为基础。人员要熟悉各种国际惯例,熟悉对方所在国的法律条款,熟悉国际经济组织的各种规定和国际法。这些问题是一般国内商务所无法涉及的,要引起特别重视。
跨国采购复杂,难度大
由于跨国采购者代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从而使影响的因素更加复杂,的难度更加大。因此,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巧,不仅能在桌上因人而异,运用自如,而且要在前注意资料的准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贮备,使按预定的方案顺利地进行。
挖掘或者制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氛围或相关筹码
对于多采购源的产品,我们可以多家比较,给一些供应商制造压力甚至危机感;对于战略供应商,我们可以继续描绘公司发展的愿景,也就是常说的“画大饼”,但是最好配合相应的干货,否则总是画大饼,没有丝毫兑现的干货,就变成了忽悠,对的帮助也不会持久.
准备之行动方案和最佳方案
在准备阶段,还需要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前准备几套行动方案(Scenarios)以应对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准备几张牌”。另外,提前做一些方案演练,即常说的“兵棋推演”:设想对方的出招和自己的应对。应对方案准备得越全,在中就越能泰然自若。
为了达到目标,要充分考虑双方利益诉求,形成最佳方案(BATNA)。这是我们手中准备的最好的一张牌。当然,在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审时度势地调整出牌方法和顺序。
此次“”,一通“组合拳”后,认为自己已经基本确立了在中的优势地位,便主动提出可以了。
准备之人员选择
采购与供应商时,通常在时间、地点,尤其是参加人员的安排上需精心准备。很多重要跨国采购,采购都喜欢选择在自己的主场谈,以充分借助主场优势。对于重要的,尽量安排重量级人员参与,以提高团队的分量和显示重视程度。
此次过程中,信心满满,主动提出到北京来谈。2018年5月3日~4日,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史上最豪华阵容”代表团,一副来势汹汹,直接拿下对手的态势。令代表团感到意外的是:我们镇定自若、甚至略显冷清地应对。,主场1对7。莱老,在春天的北京,你似乎再也无法找到1985年在东京的感觉了!
艰难开启
经过以上“互喊狠话”,在2018年5月3日~4日正式开启,进入首轮。要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解决间的复杂问题和众多分歧,自然十分艰难。首轮中,双方立场依然相去甚远。对话在一种艰难的气氛中展开,自然需要更多轮次的商谈,去解决彼此的分歧,拉近彼此的关切。
采购在与供应商的时候,也会遇到不同的情形:有时采购方处于相对优势地位,那么其将掌握的主动权;有时采购方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面对具有垄断地位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单一采购源,这时时需要放下身段,向销售学习营销和技巧,像对待客户一样应对这类强势供应商;有时供需双方处于势均力敌,时而你更主动,时而他更占优些,双方高手过招,你来我往,斗志斗勇,这样的过程将更加曲折和漫长。但是,如果一方习惯了居高临下的优势,突然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或者已经可以挑战自己的对手,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有时会采取一些冒险行动,在达成妥协的路上,让双方付出更高的成本,这令人遗憾,但也无奈。但最终时间可以证明,只有寻找共同利益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达成共识:不打了!
2018年5月17日,、,两国于时间5月19日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了联合声明。这项声明达成了6项共识,一言以蔽之:不打了。
此次间贸易摩擦引发的艰难最后达成共识,表明了未来关系的方向,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经贸关系的复杂性。正如联合声明所言,“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跨国采购同仁通过学习此次,想必也会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吧!
订刊方式:
直接点击主页面下方菜单【互动】-【书店】
或拨打电话:010-88379072
长按 识别二维码,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外贸资讯
一点关注 十分成长
遇见《进出口经理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