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修行的“三重境界”

学驾驶   找梦飞

上手快   更安全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之前梦飞对这个说法一直模模糊糊,不大明白其中的深意,后来回归到驾驶层面一对照,发现这不就与我们时常讲的“驾驶的三大阶段”相呼应嘛。

1、新手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新手阶段,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很紧张,压根就没有摸到门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路是路,看车是车,看人是人。

那时候的司机,压根没有明白那些人、车和电动车,背后的道理,只是孤立地看待问题。

看到的只是那辆车靠过来了,我不能撞到它;看到的是那个人朝着我过来了,想着我不能靠近它……

新手不知道也没有深入想过,为什么这辆车会变道、为什么这个人会从盲区跑出来,为什么电动车会从对向车道车辆的车尾跑出来。

孤立地看待路况(看车是车、看人是人)、疲于应付、惊慌失措……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简言之,此时的司机,只是看到了表象,而不明白背后的道理。

2、超越新手阶段(生手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过了新手期之后,很多司机慢慢在驾驶过程中找到了一些规律。

知道了旁边车辆会靠过来,是因为它的前方有障碍物;知道了盲区里会蹿出人或者电动车来;知道了十字路口特别危险,会有电动车、摩托车闯红灯。

这是一个超越表象,慢慢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阶段。如果这位司机还跟着梦飞学习过一段时间,就会对交通的客观规律(三逢原则:逢盲区变化、逢道路变化、逢自身变化)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99.9%的事故出现在这三种情况。


在超越新手阶段(生手阶段),司机的眼里,看车不再是车,看人不再是人,不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用“三逢四要原则”来看待路况。


简言之,此时的司机,看到的不只是表象,而是表象背后深层次的规律。

但这个阶段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看山不是山,看路况不是路况,但每个人所理解的规律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时候就容易陷入一种自以为是的“我执”。

执着、醉心于自己的规律当中,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一旦出现了这种“你我”之间的对立,“路怒”就无法避免。

所以,超越新手阶段(生手阶段)的司机很容易陷入“我执”,很容易看别人不顺眼,很容易“路怒”。

3、高手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最美好的阶段,是一种经历浮华、洞悉世事后的返璞归真。

这个阶段的司机真正回归了驾驶的本质:驾驶不过是,平安从A地到达B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我”不重要(破我执),“你”也不重要(无分别心),重要的只有一个:安全抵达!

平和、反思、云淡风轻、律己宽人、总之一切美好的词汇都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这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和新手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来加塞,新手时的你,因为技不如人,不得不让,没有还手之力;而高手阶段的你,有能力不让别人加塞,但不和对方计较,主动让出来。

是否有能力,是否拥有一颗豁达的内心,是两者的区别。

再举个例子,一个20岁的穷小子和一个坐拥大量财富60岁的富翁,同样说出:钱,不过是个数字,这句话的分量和含义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从未得到过,而另外一个是已经拥有过。

这就是新手阶段和高手阶段的本质区别。

世事相通,其实我们能从驾驶中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


帮助开车新手快速上路,根本突破各种驾驶难题,一切尽在梦飞所著书籍《开车是一场修行2:别以为你不是新手》,阅读原文可购买。


学驾驶   找梦飞

上手快   更安全

不信?

谁关注谁知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