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 古诗词赏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  • 古诗词赏析


本期作者:

颜如、青谷、白岚、潇剑、圣诞节、

雅丽、梓萱、幽月青痕 

 


《夏日杂兴(四首)》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一统天下刘伯温》

              赏析:颜如

 

      对大众而言,刘基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刘伯温的大名可说无人不晓。

 

       相传刘伯温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过去未来,其著名的诗《》之名更是故老相传,耳熟能详。纵观历史,能与之比肩的唯有诸葛亮一人而已。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明朝建立后,诸如制定科举、刑法、乐礼等大典事宜,刘伯温作为国师无不一一参与。朱元璋定都金陵,建造宫殿,也是刘基相的地。据说刘基当时卜筑前湖为正殿基址,立桩水中,而朱元璋嫌其地方逼仄不够大方,遂自作主张将桩移立后边。刘基依此断言:“如此亦好,但后来不免有迁都之举。”明成祖后来果然迁了都,正如其言。

 

      此诗明面上是写景抒情,亦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明朝气运的诗。

 

      夏至和冬至都是很特别的节气,从夏至那天起,白昼的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之后将会逐渐缩短,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百年已半,表面上是说夏至为全年过半,自己也年过半百,实际上却是指正统的大明江山也一样气数不久矣。

 

       “葺鳞”出自《楚辞·悲回风》“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此处以葺鳞代称鱼,螭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葺鳞不入龙螭梦,意思是鱼没资格进入龙的梦乡,影射朱元璋的子孙非真龙,不能承继大统,大明的天下将要破碎。而后一句“铩羽何劳燕雀猜”,则指的是战乱过后,“燕雀”得利,鸿鹄已被摧落羽毛,燕雀何必再加猜疑。意指非嫡传正统的燕王朱棣得到了皇位。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原本高高在上的金蝉花被雨水打落在台阶上,跟平凡的青草混在一起,而夏日夜晚的萤火虫在人迹罕至的苍苔之地寂寞飞舞,这两句诗的气氛令人感觉凄凉无比。委婉的表示因战乱风雨的缘故,导致高贵的皇室后裔流落民间,晚运凄凉。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作为大明国师,虽然预感到将有乱世,自己也难逃被多疑的朱元璋赐死的下场,但只能,无法扭转气运。

 

      寥落兼无浊酒杯,一个人若能沉迷醉乡,也是一种消极的逃离,可无花无酒,如何消遣?自古以来,清醒的人最是难过。




《夏至 》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乌云背后的白云》

                     赏析:白岚


饐读[yì],指(食物)腐败发臭:“食饐而餲。”

饐餲 [yì ài]


食物腐臭变质。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谷乾燥者,虫不生;温湿饐餲,虫生不禁。”


羸 [léi]

形声,从羊。本义:瘦弱。羸还有疲困、 贫弱 、低劣、缠绕、困住等意思。可做形容词和动词。

   

      我没能一下子了解这首诗的本意,从上阙中一直在寻找,两个生辟字的含义,总想着“李核”是谁,它们来自什么典故。一直查到成语“卖李钻核”还没有想到第一句是呼应“节物竞随乡俗”的描绘。友告知“李之核,粽之丝。”提示,“李核”对应“粽丝”。“李核” 這里不作人名解,是指李子的果核之意。


      才知这晚年闲适的范成大,定会被小愚人的误解,而先抖胡子,后噔眼,之大笑。原来夏至,是李子熟透了,裂开看到了核?这时也到了端午时节棕丝缠绕着。


      突然豁然之中,才明白,节气风物之中的景致,是一眼可以望穿的。可我往往一时半会看不见乌云背后的白云,复杂原来很简单。





《首夏》

                唐 白居易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

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

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

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

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

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

所以私,虽老有心情。


《夏至》

                    赏析:潇剑


      说起夏至,必定门前塘满水溢。儿时搬一长凳搭上绿帆布书包、摆上铁制铅笔盒,那武松打虎的画面自是高大上美妙不可言啦。又扯远了,“呵呵。”

从村里汇聚而来的雨水漫过乡间小路,柴草垛自由漂浮。借着潮湿拱出地面的蝉摇曳着林中的安静,即便如此倒也不觉得乱耳。蛙声只是三两日尔,便消逝无影无踪。


     水中从未有鱼,倒是远古时代的介壳虫、鲎虫、竹节虫多了去了,捉上两只养在罐头瓶子里也是蛮有童趣的事情。


      傍晚。于沟沿之上燃起一盆麦糠、一鞭荆蒿驱蚊,提一桶散装啤酒与爷对饮,一盘花生米的味道远胜山珍海味。这份惬意、这份逍遥自然而然倍接地气。何况萤火烁烁、繁星点点,夏虫吟吟、蛙鼓阵阵于丰年庆兆。此为农家之极乐矣。


       相比白翁,岂不更甚。想来人间之事,顺其自然最是平淡之中深谙逸事。乐意悠悠取于心境,世间烦琐雨落尘宁矣。



《窗》

文/潇剑


风吹过来的时候它就绿了

鸟鸣在蓝色画布上展开

那些风、那些精灵,蜜蜂的翅膀悦动着太阳的光


在角落里。蚂蚁踩着蚂蚁的足迹

如狼群般成群结队觅寻生者

一滴雨落下。就在边缘

玫瑰花瓣裂开缝隙,往来的蜂小心翼翼


穿好伪装、屏住呼吸

那些鱼贴着流沙潜行在六千万年前的神殿


在一枚琥珀里居住

透过微弱的裂痕复苏呼吸

睁开双眼的时候。那些人生快意

莫过于如此自然而然的打开


2018.06.13  雨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越千年的雨声》

            赏析:圣诞节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轼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光芒甚至超过许多的帝王将相。他的诗词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的精神构架,每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都可以从古人那里得到启示和安慰,寻找到前行的方向。并在挫折面前愈挫愈勇,也成为中华民族战胜苦难,不断前行的支柱。


       前几天,和家人一起看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六期,活动结束时《复仇者联盟》中洛克的饰演者浩克,洛基的饰演者汤姆在活动总结时说:艰难的一天,不是吗?成为超级英雄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人生也一样,无论你是超级英雄还是普通人,都无法永远事事如意。虽然我们在剧中是超级英雄,但面对生活,我们也和普通人一样害怕这些,当遇到挫折和不易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希望,心存信念,这样你就有能力克服他们。通过这样做,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过后对这段话影响深刻,这段话意味深长,引发人的思索。


      这段话也可以成为苏轼《定风波》这首词最好的西式注解。所有的文明都有想通的地方。面对人生的苦难,种种的不公平对待,苏轼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豁达、开朗的胸襟和气度,别人都在泥泞中狼狈前行,唯有苏轼悠哉悠哉,长啸而行。而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当你经历了风雨,度过了困难,回过头来一想,这些的不如意也不过如此罢了。在宋词的作品中讲哲理的不多,但苏轼却另辟蹊径在词中秀了一把哲理,把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回望做了一个彻底的交待。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了。


附:和诗友合作写长短句

夏日氤氲,点点蜻蜓池塘。

风送荷香波潋滟,

小池清浅。

舟上人如梦中仙,

清风亭,湖中月,

碧水微澜水接天。




《夏至日作》

           唐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

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

今日一阴生。


《夏至一言》

            赏析:雅丽


      唐代诗人权德舆的这首《夏至日作》,讲述宇宙间的万物从未停下运转的脚步,按一年四季的节气和谐秩序地轮回进行。今天夏至来临,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却意味着阳盛之中也有阴生。


      如果说世界给我的是丰富,那人给我的就是五味。太阳炙热,街上烧烤着行走的肉类。有肥的,有瘦的,有包裹着的,有裸着的。肥的汁多些,瘦的肉紧些,包裹着的透着汁,裸着的汁落在地上,滋……

      再烤一烤,就该熟了。

      炎热与阴凉,好与不好总是相互呼应的,季节如此,人也是如此吧。夏季的炎热让人更加期待秋高气爽的日子,负面的人事物让人懂得珍惜积极正面的好。

      

      附拙作一首:

《夏至一言》


五月石榴六月莲,

夏至风暖复又寒。

纵使前路多风雨,

喜忧参半无艰难。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 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读陈与义》

                 赏析:梓萱


      父亲节,端午和夏至,接踵而来的节日,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何度过中西合璧的这几个节呢?昨日从网上下单的几个快递都是一小时到家的生鲜,直接送到父母家,巴巴地讨好父母也是一种过节的方式。今天吃着妈妈亲手包的新鲜粽子,和他们讨论下午去大学校园里转转,端午的晚上吟诵陈与义的这两首诗,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南北宋的山河破碎对比当下的国泰民安。

 

     还是回到这两首诗的本身,诗人陈与义,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洛阳。祖籍京兆,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想到“摄影与诗歌”群的主创人员甚至群友们大多是陕西人,突然感到莫名地穿越,一个南京人穿越到西安的奇遇,一群现代人穿越回唐宋的初心)。

 

      这两首诗真美,碧波倒映着密密麻麻的柳树,染坊就在面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岸边,自由的鱼儿聚集在湖面倒映的亭子,湖面也随之涟漪轻漾。如此美好令人神往的夏至,却画风一转,江湖啊,哪有远近!我只想一身蓑衣独立雨中,不管是佩箭的禽兽,还是中箭的禽兽,对于陈与义来说,除了叹息又能如何呢?

 

     陈与义有着“爱国诗人”的标签,他是跨越北宋和南宋的朝臣,在33岁那年因29岁时的诗作《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被徽宗赏识,四年后徽宗和钦宗被金人掳走,北宋灭。宋高宗沿袭宋朝血统创建南宋,从此开始了与金的对峙与妥协。在兵荒马乱的背景下,陈与义写了大量爱国诗篇,“忧国忧民,忠正谦卑”,雄浑悲壮郁郁寡终(享年四十九岁)。生不逢时,可是穿越回过去,又有多少诗人是生对了时代?

 

     夏风徐徐,今夜是凉爽的,想起中午和老妈探讨养生秘方,和老爸商量去哪里转转,岁月静好,珍惜如此静谧的夏夜。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 洪咨夔(kui) 


插遍秧畴雨恰晴, 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 横坐牛腰趁草行。 


《诗词里的放牛娃》 

                赏析:幽月青痕 


      洪咨夔,南宋诗人,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不读夏至诗赋,不知洪咨夔,读了《夏至过东市二绝》之一,还是被诗词里呈现出的田园风光吸引。


       绿油油的秧苗如块块柔软的绿地毯,放眼望去,碧绿连天,想来只有鱼米之乡才会有这般景致吧!身处西北,从记忆里索取久违的田园风光与南宋诗人笔墨下的田园风情重叠映照,细雨朦朦中农人弯腰劳作更加让那一垄垄育种的秧苗多了分柔荑与清新的别致,让六月的田间孕育喜悦的希望。


      ,放牛娃迈着小步慢慢的走在乡间小路上,尚未长大的牛犊甚至不用绳子穿过它的鼻孔,紧跟在放牛娃的身后慢悠悠的走。轻柔的风不仅在乡间的路上更在诗人的心中,他眼里看到的是一番太平盛世应该具有的景像。


       诗词中并没有农人的疾苦,只是一次遇见一份平凡有味的画面。放牛的牧童玩性渐起,还是骑在牛背上最舒服吧?诗词里没有什么惊艳之句,诗人平铺直叙的将看到的画面呈现,田园风情从字词里透出的是田园的静谧、素然。尤为“横坐牛腰趁草行”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不由得想起《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春尽》

         宋 章甫


昼永花阴直,风轻麦浪匀。 

僧归还逼夏,莺语欲留春。 

须发垂垂老,亲朋往往贫。 

地偏人事少,聊以寄吾真。

 

 《夏至无语感春尽》

         赏析:青谷

 

       时令接续,春尽得夏至,夏至送春尽。夏至到来,在读章甫《田家苦》的时候: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受着轻风麦浪、莺语声声的呼引,农人“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的苦,欲说无语地把我引到了“须发垂垂老,亲朋往往贫”的悲惨之境。说世上无非活着穷人、富人两种人,为什么总是辛勤创造了劳动成果的人穷则越穷?为什么总是官府豪门富则越富?而为什么“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命定是勤劳人好奇怪的活法?


       听听屈原在《离骚》中的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问问有哪个朝代不是“千村多饱吏,不见一农肥”?


       人言田家乐,尔苦谁得知。千年以来,一个不曾改变的痛苦现实已然昭示:贫苦劳者不是生而赤贫,更不是生而苦命。一个“贫”字,是他们该得的宝贝、该拥有的珍宝、资产、财富,被人以种种凶暴残忍瓜分了,抢走了,吞噬了,世世代代。而当苦逼挣扎在贫困线上仍受财富梦迷惑的穷人,未富先衰掉进老死境中。


       春尽,春尽,“嗨哟,嗨哟”,那节奏分明的喊声,就像他们的辛劳一样,永无休止。他们光脚赤膊,汗流浃背。他们的歌声是痛苦的呻吟,是绝望的叹息,是凄惨的悲鸣;简直不是人的声音。它是无限忧伤的心灵的呐喊,只不过带了点旋律和谐的乐音,而那收尾的音调才是人的最后一声抽泣。毛姆听见的江上歌声,其实早汇进了章甫的《即事》浩叹中:感时歌慷慨,忧国泪潺湲。


       一个人生而至死,春尽后谁复争春?



24节气古诗词赏析精彩推荐,点击阅读


清明  •  古诗词赏析      立夏  •  古诗词赏析

小满  •  古诗词赏析       端午  •  古诗词赏析

芒种  •  古诗词赏析      夏至  •  古诗词赏析

小暑  •  古诗词赏析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大暑  •  古诗词赏析       立秋  •  古诗词赏析

处暑  •  古诗词赏析       白露  •  古诗词赏析

秋分  •  古诗词赏析       寒露  •  古诗词赏析

霜降  •  古诗词赏析       立冬  •  古诗词赏析

小雪  •  古诗词赏析       大雪  •  古诗词赏析

冬至  •  古诗词赏析    小寒  •  古诗词赏析

大寒  •  古诗词赏析       立春  •  古诗词赏析

雨水  •  古诗词赏析       谷雨  •  古诗词赏析


- END -


 版权说明: 文章为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注明出处



摄影诗歌 我们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


摄影·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主  编: 黎明的酒杯(ID:zzw4605077)

 采编:白岚、图片:网络


2018.06.20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芒种  •  古诗词赏析(2018)



优秀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