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爱,不要伤害】北海守“鲎”记


鲎卫士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鲎都这么小呢?”
发出疑问的是北海市实验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北海国际学校的学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他们参与了由美境自然(BRC)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共同组织的“爱鲎及栖”校园保护行动,在校园里尝试照顾幼鲎、换水喂食,并进行关于鲎的文艺创作,逐渐成长为了合格的“鲎卫士”。今天,他们终于能够亲手将这些幼鲎放回滩涂上,并且体验鲎的家园。


志愿者和鲎卫士们将解救的鲎放回滩涂/师旭摄

7月5号是“爱鲎及栖”校园保护行动半年一度的总结分享体验日。当天上午,美境自然(BRC)、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广西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领着30名鲎卫士,来到北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幼鲎的放流和滩涂自然体验活动。
找到鲎,这是个技术活

穿过红树林 寻觅鲎踪影/罗利摄
要想在茫茫滩涂上找到鲎,可是非常考验观察能力的。小编我也是第一次来看鲎,于是和鲎卫士们一起开始摸索寻找鲎的方法。比如鲎道(像汉字的“川”字形爬行轨迹),比如鲎那标志性的、总会暴露身份的剑尾……当鲎卫士们一个个大叫着“这有一只!”“这也有一只!”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现在还能有这么多幼鲎分布的滩涂已经很少了。虽然全程体验下来,每个人都能找到几只幼鲎,但是他们的大小却都不大,头胸甲的宽度通常不会超过10厘米,一般都只有4-5厘米。
放流鲎,光有爱心还不够

广西海洋研究所陈瑞芳老师给鲎卫士分发幼鲎/方晓淦摄


鲎卫士们放归幼鲎/师旭摄

鲎卫士们沿着长长的潮沟,走到红树林外侧少人干扰的滩涂上,在广西海洋研究所陈瑞芳老师的指导下,将人工饲育的幼鲎放回滩涂上。这些幼鲎仅有1~3龄(褪壳0-2次),宽仅几毫米,身体还显得透明而脆弱。因此鲎卫士们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放回滩涂中,然后轻手轻脚后退绕开放流现场,以免对回家的幼鲎造成更多干扰。
解救鲎,卫士在行动

当天,北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滩涂上不仅有参加体验活动的鲎卫士们,还有在此赶海的渔民,以及他们在不远处架起的,一道道、层层叠叠、看似遥无边际的渔网。这里的渔网可谓是十面埋伏:借由潮起潮落的变化,长达上千米且连成阵的渔网就能将潮水中的生物堵截到渔网尽头的漏斗处,堪称“迷魂阵”。此时是退潮,有不少虾蟹和鱼类都被堵截在网里。

渔网底部的垃圾,树叶与鲎壳/方晓淦摄

更严重的是:我们看到,在一处渔网的末端收拢处,仅仅不到两平方米的范围内,困聚着大量的鲎,很多个体都已经长到手掌大小。拥挤的区域内,很多鲎的尾巴从泥沙中刺出,也有一些个体被腐烂的红树叶子和人类垃圾盖住。经过简单的计数,仅此一处就有120多只受困的幼鲎!


被渔网困住的鲎在泥沙中露出剑尾/钟蔚摄

鲎卫士从渔网下解救出的鲎/钟蔚摄

鲎卫士们和志愿者们开始徒手将鲎从泥滩中挖出,并绕过长长的渔网,将他们放回安全的滩涂环境。有人拿塑料袋装,有的徒手拿起鲎就一路疾走,也有人奇(nao)思(dong)妙(da)想(kai),撑开伞装起十多只鲎,轮流提着去放生啦!就这样,本是来放流幼鲎的鲎卫士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身体力行,又解救了120余只受困渔网的鲎。

鲎卫士们运送被解救的鲎/师旭摄

望着滩涂上连绵如波浪的巨网,不知道又有多少只鲎没有这么幸运,得不到解救。有多少只鲎被无情的捡起,成为饕客“尝个新鲜”的牺牲品。
志愿者
我们要爱,不要伤害
当天下午,两所学校的鲎卫士们从滩涂上回到教室里,纷纷分享这一个学期来参与“爱鲎及栖”校园保护行动的收获和感想。同学们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说着自己和鲎相处的故事,用PPT和视频展示他们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通过短短一个学期,他们对鲎产生了深刻的感情,了解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脆弱。
其中有一组鲎卫士们分享了这样一段话,令在场的观众听完唏嘘不已:


“从古至今,那些动物与人类的友谊的传扬没有间断过,它们在危险的时候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保护主人的安全,他们在人类遇到挫折,心情低落的时候,充当着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它们在哺育自己或者别的生物的孩子时充满着母爱;他们在人类身体残缺时,充当人类身体的一部分......

太多太多的事例都诉说着动物们的可爱和友好,可就是有些缺乏人性的人不断地残杀,虐待动物:倒挂活鲎,你能体会鲎的痛苦吗?活剥鲎壳,你能感受到那些鲎的哀嚎吗?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论是食物的需求,还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高贵,他们正在残杀人类的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也是有感情有感受的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渴望得到关爱,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来带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吧。”

——北海市实验学校鲎卫士

鲎卫士
总结分享会现场鲎导师的分享/师旭摄

给北海国际学校3名优秀鲎卫士颁奖/罗利摄

爱鲎,护鲎,救鲎……北海市实验学校和北海国际学校的师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对于鲎,我们要爱,不要伤害!
亲于鲎,你要知道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大小不一的幼鲎及鲎壳/师旭摄
中国证实分布有两种鲎,分别为中国鲎与圆尾鲎,二者皆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中国鲎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别,圆尾鲎列为易危级别。

活动合影/师旭摄
广西北部湾地区是中国鲎圆尾鲎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中国南方沿海鲎分布最多的区域。

7月5号,“鲎卫士”放流的是中国鲎的幼苗。中国鲎通常需要13-14年才能成年并开始繁殖。我们放流的幼鲎,和网络图片上动辄大如锅盖的成年鲎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可是在成年鲎数量急剧下降的今天,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保护它们,这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就会很快从我们眼前消失。

我们要爱,不要伤害!愿更多人与鲎卫士同行,加入保护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