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先知 |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

William Blake (1757–1827, England)
The ‘Great Red Dragon’ paintings(1805-1810)  伟大的红龙


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Beast from the Sea

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艺术馆

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同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艺术馆

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in Sun

《伟大的红龙与日光蔽体的女人》,收藏于布鲁克林美术馆

对于喜爱影视作品及犯罪小说的对其一定不陌生,威廉·布莱克这幅代表作品,正是著名犯罪片《沉默的羔羊》、《汉尼拔》以及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1981年出版小说《红龙》牙仙所异常迷恋的作品,书中的他不但潜入布鲁克林美术馆,盗出该作品,甚至把该画吞入肚中,以示自己进化为红龙。而牙仙背后的纹身原型,亦是作品中的红龙。

威廉·布莱克是虔诚的教徒,他于18世纪所创作的神启式画作,在氛围浓厚的年代,有着深远的意义。伟大的红龙取自《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一节:“天上现出种种异象:一妇人披日踏月,头戴十二星冠,正在分娩的痛苦中呼喊;一头红色巨龙,七头戴七冠长十角,尾拖三分之一星辰,在妇人前欲吞吃那将娩出的婴孩。妇人生下一男婴,立即被提到宝座那里,将来他用铁杖辖管万国。妇人按指引逃到旷野,她可以在那儿生存1260天。”启示将出现新的天地,这也是牙仙沉迷于此画的原因之一。

The Number of the Beast is 666 (666有恶魔的代号、撒旦之意)

收藏于费城Rosenbach Museum and Library


据资料显示,

William Blake不但是画家、雕刻家,同时也是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十八世纪最伟大的英国诗人,还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伟大的诗人之一,乔叟斯宾塞弥尔顿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六位诗人。

他用自己的方法,把自己作的诗与画刻在铜板上,然后用这种铜板印成书页,再给它们涂色。细读布莱克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图像和文本结合的整体。文本不仅仅是用来说明图画,图画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原文,两者都需要结合起来解释性或推测性的阅读。



《天真与经验之歌:表现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 

材料:蚀刻版画,钢笔,水彩,鎏金


      《纯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布莱克的主要诗集,收录了他大部分的重要诗篇。诗集按各诗所反映的内容、格调和创作特点划分为“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两部分,反映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从孩子般的天真状态走向成人经验的苦涩历程。“天真”阶段的清新、活泼、童趣。“经验”阶段,笔锋一转,风格迥异,辛辣、苦涩,斥责社会的不公,纯真无暇的《羔羊》、充满童真的《欢笑的歌》、凝重辛酸的《扫烟囱的孩子》、隐含象征意义的《老虎》。这样一套诗文配画的作品,竟然是布莱克通过已死去的弟弟托梦,创造出的一种新蚀刻版画技术。

       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尽管世风低落,文途滞涩,但布莱克依然怀着极大的天真和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世俗反讽”运动中。他热衷于揭露工业社会的丑恶现实,例如童工问题等,并且他对英国的殖民政策深恶痛绝。他认为“唯一的方法是令人知晓灵性的价值,而不再只想着物质的利益。”



《天真与经验之歌 小黑孩》

在南方的荒野我妈把我生养,

我是黑的,但是啊!我的灵魂却洁白,

英国的孩子洁白得像天使一样,

可我是黑的,像是被掠夺去光彩。

在一棵树下我妈教导着我,

坐下来,白昼尚未炎热,她把我抱上膝头亲吻着我,

用手指着东方,开始对我说。

看那升起的太阳:就在那里居住,

放射着他的光,散发着他的热。

人和兽,花朵和树木

接受着黎明的舒畅,中午的欢悦。

把我们安置在地上一点点空间,

让我们学着承受一点爱的光线。

这黑黑的躯体和这被太阳晒焦的脸,

不过是一朵乌云,像荫蔽的丛林一片。

因为等到我们的灵魂学会忍受酷热,

乌云便将消逝我们将听见他的声音,

说:走出丛林,我的爱,我的宝贝,

像欢腾的羔羊般地围绕着我金色的帐篷。

我母亲就这样讲了,还亲吻了我。

我就对小英国孩子也这样讲。

当我脱离了乌云,他离开了白云,

我们就围着的帐篷欢腾如羔羊。

我将给他遮阳知道他能忍受酷热,

高兴地倚靠在我们的膝前,

那时我将站起来将他的银发抚摸,

我将像他一样,他也将对我眷恋。


       布莱克的诗与画存在着潜在信息上的重合之处,却又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审美空间。。诗中所描绘的黑人男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肤色不同,为什们不能受到同等的对待。经过母亲的教导之后,后半段小黑孩显然变得更有自信,希望自己也可以找到去天堂的道路。这种带有近乎先锋性的对种族问题探讨可能是对当时奴隶制的愤慨所导致的,是对时政的针砭时弊,现在看来,也是很具有当代意味的。

《天真与经验之歌:升天节》

《天真与经验之歌:古行吟诗人的声音》

《天真与经验之歌:虻虫》

代表作品 《天真与经验之歌:病玫瑰》

《天真与经验之歌:给得撒》

布莱克画作往往让人联想起《》的画面,而这些几乎都是他个人对《》的阐释,以及他自己,作为天马行空的先知诗人所创造的神话。


       但布莱克在世期间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赏识,在他生前的伦敦铜版画展,观众寥寥无几,至死都没有得到过上流社会和大众的承认。

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为但丁神曲插图的工作。

可是直到1827年布莱克在自己家里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留下一叠未完成的但丁作品插画,只有几个好朋友来送葬。

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布莱克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紧接着布莱克的书信和笔记陆续发表,他伟大的画作也被世人所认知。

一个多世纪后,,他的思想和作品影响了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废奴主义,女性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反战和六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从此,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确立无疑。


《虎》是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诗集中象征性很强的革命抒情诗。它热情赞扬了老虎的形象,尤其对于创造老虎这一形体的劳动过程作了高度的评价和尽情的讴歌

--by


Time is the mercy of Eternity; without Time's swiftness Which is the swiftest of all things, all were eternal torment.


William Blak --Milton (1809)


Frontispiece to Milton. Milton's intention to "justify the ways of God to men" (from Paradise Lost) appears beneath his depiction by Blake.


Blake's Newton (1795) demonstrates his opposition to the "single-vision" of scientific materialism: Newton fixes his eye on a compass (recalling Proverbs 8:27, an important passage for Milton) to write upon a scroll that seems to project from his own head.

Blake's The Lovers' Whirlwind illustrates Hell in Canto V of Dante's Inferno.

The Body of Abel Found by Adam and Eve, c. 1825. Watercolour on wood.

代表作品  The Ancient of Days《永恒之神》

Blake's Ancient of Days. The "Ancient of Days" is described in Chapter 7 of the Book of Daniel. This image depicts Copy D of the illustration currently held at the British Museum.


人物生平

       威廉·布莱克的一生极其简单,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 

       1757年,布莱克出生在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他从没受过正规教育,11岁便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1779年,22岁的布莱克学徒期满出师,靠当一名雕刻匠挣钱糊口。后来,他选择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实现自己的画家之梦。

        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方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碳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白色诸神

       布莱克自四岁就看到了幻象,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的交谈。

       他曾看见过缀满天使的大树,曾见到过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圣先贤,并给他们画过画像。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绘画和诗歌表现出来。人们称他为不可思议、能见异象的人,他拥有双重视野,能看透视觉世界的虚伪外衣。大部份人对事物均是一样一样的去留意,布莱克则通晓灵性力量,知道不同事物均有联系,他告诉人们他的能力:“我不是以外表的眼睛看事物,我只是透过它看事物,而不是依靠它。”早在孩提时代他的神秘力量已有显现,有一次他在花园里摔了一跤,母亲把他抱起带走,他便喊着说:“我看见所有的树满是天使!”另一次,有人问他:“当太阳升起,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像钱币的火圈?”威廉回答:”啊!可不是!我看见无数天国主人的同伴大唱『神圣,神圣,神圣。』”

       这种文艺复兴是旨在和针对于时弊而进行的抒情与想象力神话的回归,并加之比喻为自己的面具。于是拉伯雷戴上了讽刺,班扬戴上了布道,马娄戴上了戏拟与夸张,当然还有一种惊人的反讽,而布莱克则戴上了天真。


魔鬼信仰

       谈论威廉.布莱克必然要澄清有关对他的诸多猜测与指责,有人说他是疯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伦敦夜间人们能够听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灵魂的新年老人。          当然,布莱克不可能如拉伯雷与阿莱丁诺一样对世俗做彻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许他是信仰的迷雾,但那也是饱蘸着痛苦和爱的“紫雾”,布莱克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还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柔软的时间》和《西班牙内战的讽喻想象》中,达利用天才的化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认同与赞美。

       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宁愿把他看成从 “魔鬼作坊”里冲出来的最优秀的净化知觉的学徒。


地狱的箴言

      布莱克为我们留下了最重要的18世纪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天真与经验之歌》,如果说前者是为结婚后守教的人看的,那么后者更多是小学生们的新年读物,或者圣诞老人给大家的金黄色的发光玩具。

       而《地狱的箴言》正是选自《天国与地狱的婚姻》(飞白 译)


愚蠢是无赖的斗篷。 
Folly is the cloak of knavery. 
羞涩是骄傲的外衣。 
Shame is Pride's cloke. 
,由的砖块造成。 
Prisons are built with stones of law, brothels with bricks of religion. 
孔雀的骄傲是的荣耀。 
The pride of the peacock is the glory of God. 
山羊的淫欲是的博爱。 
The lust of the goat is the bounty of God. 
女人的是的杰作。 
The nakedness of woman is the work of God. 
狮子的愤怒是的智慧。 
The wrath of the lion is the wisdom of God. 
过悲会笑,过乐会哭。 
Excess of sorrow laughs. Excess of joy weeps. 
狮子的咆哮,狼的嚎叫,暴风雨中海的发怒,和毁灭一切的剑,在凡人眼中都是过于伟大的永恒的一部分。 
The roaring of lions, the howling of wolves, the raging of the stormy sea, and the destructive sword, are portions of eternity, too great for the eye of man. 



《坟墓》

       2001年,两位四处闲逛的书商在一家苏格兰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了布莱克于19世纪初为诗歌《坟墓》绘制的19幅水彩画插图。布莱克利用灰、黑和其他柔和而诡异的色彩,勾勒出天使、石棺、月光下的墓地和手臂相连的灵魂。他那充满神秘主义与浪漫色彩的诗歌和绘画一直为世人推崇。,这些水彩画被认为是100年中关于布莱克的最重要的发现。

       一位父亲与他两个孩子深夜点着油灯跪在坟墓旁边。

       这19幅作品每幅长约33厘米,宽约25厘米,于2006年5月2日纽约索斯比拍卖行分别拍卖,总估价1200万美元到1750万美元。


疯狂的天才 (此段摘自百科)

       尽管年轻时默默无闻,但布莱克的悟性、才华依然在当时的艺术圈光辉四射。在同时代人夏洛特·布利女士的日记中,记载了她第一次见到布莱克的印象。那是一次当时有名的艺术家聚餐会,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学院院长劳伦斯,她这样写道:“除了劳伦斯爵士之外,在场的还有M夫人,以及另一位不太出名的艺术家,名叫布莱克。他不是一个常规的职业画家,而是一个酷爱艺术,以追求艺术为幸福的人。他充满了美的想像力和天赋。布莱克先生显然已经抛弃了世俗世界的所有关注。他看起来忧郁而温和,但在谈到他热爱的艺术时,他的脸上放出夺目的光芒。”“虽然他具有如此的天赋,但显然缺乏劳伦斯先生那样的世俗技能,即在世俗社会获得成功的才能。他所谈到的每一个词显示出他的艺术思想完美而深刻,对这个世俗世界的事物他是完全隔离的。”

       布莱克确实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疯狂天才,让人们不禁联想到另一位19世纪伟大的疯狂天才——梵高。有一次,有人看到布莱克和妻子一丝不挂地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读《失乐园》,看到有人来,他高兴地喊道“进来,这就是亚当和夏娃,你知道吧。”他曾与师兄弟合伙做过印画生意,以后靠出版自己的蚀刻铜版画和诗歌集为生。同时,布莱克的艺术创作内容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画家。众所周知,在西方美术史上,无数名家们画了无数题材的作品,但只有威廉·布莱克将其作为自己表现梦幻的手段,用的是完全个人化的视角

       “所有的形式都在诗意的构想中完美,但这不是抽象,也不是来自自然,而是来自想像。”他说,“思想从不在天堂中遨游的人不是艺术家。”1809年,布莱克举行了一场个人画展,在画展目录的前言中他写道:“难道绘画仅限于单调乏味地摹写真实,仅仅表现濒死和死亡的对象,不是像诗与音乐那样有它自己的创造与梦幻?不!不是那样!绘画也像诗与音乐一样,在不朽的思想中存在与狂喜。”


孤独的先知(此段摘自豆瓣)

       据说,在诗“欧洲:一个预言”里,当布莱克住在兰伯斯时,他曾站在一个楼梯的顶端,看见过类似的一副幻象出现在空中。从这幅画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开,一个老人白发白须飞扬,伏在一个黄边红里的圆形物体内,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圆规测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即为前面的《永恒之神》)。在《旧约·箴言》里有一段“智慧”所说的话,可以佐证。这幅画构图和色彩都带有一种梦幻般的神秘感。 

       有天傍晚,布莱克到朋友家里。他们谈论宇宙,谈到宇宙的浩大,星球之间的距离是说不出的远,无法量度,而地球在宇宙之中是如何的孤立。布莱克听了一会,便开始沉默,突然他喊道:“这是错的,有次傍晚时分,我走到野地的尽头,用我的指头去触摸天空”。可以肯定的是在布莱克脑海中的图画,就如活现在他面前那样真实而又强而有力。他的一个朋友如此叙述一次探访诗人的经历:「有天傍晚到布莱克家里找他,发现他正提起画笔及画板坐下来绘画,好像身旁有位难以取悦的对象,布莱克正要为他绘像,他看了看,然后在画上涂,好像真的有个活生生的人在旁似的。“不要打扰我。”他低声的说:“有位客人坐在我身边。”“坐在你身边?”我惊异的问:“他在那里?他是谁?我全看不见。”“但我看见他,先生。”布莱克傲慢地回答:“他就在那里,他的名字叫挪亚,你在中可能读过他的,他正坐着让我为他的画像”。 


从《麦克白》到《怜悯》

       布莱克除了自写自画之外,还常常为别人的诗文作画。一幅名为《怜悯》的画,就是他为的名著《麦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场所作的插图。麦克白在即将弑君夺位时,内心充满犹豫和矛盾。他说:“怜悯像一个赤条条的在狂风中飘游的新生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天风。”布莱克在这里构想了一个神话般的场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怜悯”这位充满慈悲的人物,骑着一匹飘逸的白马“太虚使者”,无声无息地掠过夜空。大地上躺着一位刚刚生产的母亲。她非常虚弱,无力照顾新生的婴儿。“怜悯”关切地俯下身去,张开双臂迎接一个新的生命。而这个幼小但充满活力的新生儿,从大地母亲身上一跃而起,扑到“怜悯”的怀中。在“怜悯”的身后,有一个夜的使者,正张开手臂飞翔着,静静地掠过夜空。整个画面显得那样宁静而深沉,充满着夜的神秘感和博大的包容性。无边的夜幕,掩盖着无数的罪恶、不幸、欢乐、忧伤、生命和死亡、温柔与狰狞······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构成了深不可测的神秘内容。 


天启 成为救世主

      布莱克的《弥尔顿》(1808)和《》(1820),强调“温和善良的救世主”能够改造暴君,而理想的城的“基石是怜悯,砖头是温情,油漆是爱和仁慈”,他以写作及绘画去成就他的使命、他的正义。一首诗《弥尔顿》,花了他四年的时间,诗里加插了圣诗“”。在序言中,他称写作只是以天启的能力去默写,他说:“我是默写天国的讯息,不论白昼与黑夜。”


下面是代表作品《天真的预言》节选,中文共有30多种译本,

选自《从一颗沙子看世界》前4句,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从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