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魏老是当代驾驭多种书体的一流大家


于明诠:魏老是当代驾驭多种书体的一流大家

我一直就想写一篇文章,写一写魏老,但是考虑了很长时间,一直没写成。一个是我自己写东西太慢,再一个呢,魏老也确实太深厚。我们老想从他的艺术当中、他的生活当中抽出一句两句来概括他的书画、他的人生,但是很难。但是我还是想写,有这么一个情结。在考虑成熟之后,我一定写出来。

魏老的书法吧,从风格上说,他的书法呢主要在楷,他自己说的是真书,以及行书、草书方面;那么像篆书、隶书,他基本上没有去碰触。临帖肯定临过,但是他在创作上他基本上没有碰触,也就是平常说的以行草书为主。以行草书为主的书法家作品,往往风格单调,但是我们看魏老的字呢,虽然都是行草,但是一点都不单调。他的行草书,咱们粗略地分析一下的话,大概是四个类型。一个是他以二王和老米为体,其它的都可以拿来为用,形成的这样一种很潇洒、很飘逸的、很有个性的这样的行草书,这是他的主调。


那么,此外还有三种。一种就是他说的真书,他的真书实际上写的是魏晋,写的钟繇他们,它跟唐楷还不太一样。他自己很强调,不叫楷书,一定要叫真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是以他写的的那种“大江歌罢掉头东”最为典型。那幅字,所有喜欢魏老字的人都十分清楚。那么这是一种类型,真书。再一种类型呢,就是他在五十几岁到六十几岁的时候,大概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他有一段时间把章草书和汉简结,和他的所谓的真书杂糅在一起,写的那种方头方脑的那种字。那么他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后,他就不写了。那么这一类型的字,有两个内容我印象最深。一个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一幅呢,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他反复写过这两句,这两句最为典型。


那么还有一类,我觉得是魏老最了不起的。就是把隶书、汉简、包括摩崖刻石的碑的一种方法,写的一种大字的对联,有这么几句我是印象特别深。一个叫“千秋笔墨,万里云山”;一个叫“潇洒秋水,沉吟青山”。还有,“上游天柱,下息云峰”;还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等。这样的字最小写在四尺整张的纸上,有的写的很大,写的五尺、六尺、八尺。


我觉得在这四种类型当中,最了不起的就是四个字的大字对联这种形式。把它放在书法史上来说的话,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我觉得这个代表了魏老书法的一个高度。


更为难得的是,魏老他书法的这些不同的风格类型啊,它都贯通在一起的,就是它都是一个人写的。而且它的风格,它的精神面貌,它的神采,完全是糅合在一起的,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魏老是非常了不起,陈老师说的——他太高明、太智慧,他的才气太大了。在这一点上,跟他年龄相近的,往前推二十年,往后推二十年,几乎没人能跟他相比。这样说不是我们山东人自夸,我们在身边看这些老先生,我觉得这个慢慢是会让大家都认可的。


我在想,山东出了魏老这么一个大家。其实魏老呢,也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个代表,其实咱们山东还有很多人,包括比他大五岁的蒋维崧先生。他是另一种风格,他所达到的高度,在他那个年龄段,在全国来讲,我们放眼全国,那也绝对是一流的,而且在一流当中也是很有高度的。

那么再往前推,还有些老先生,一些去世的早,我们不应该忘记。像关友声先生,像黑伯龙先生,虽然是画家,其实字也很好。像任晓麓先生,像山之南(1906-1997)先生【龙口人,书法家】。就是山东这块土地上,有这么些人。像这么些人,非常可惜的,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写字的,对他们都不太熟悉了。就是他们的作品,没有整体的呈现,就是没有搞一个展览,没有出一本像样的作品集出来。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断续续,偶尔见到一些作品,很不系统。


咱们全国啊,如果按城市的级别分分类的话。可以这样分,像北京、南京、杭州,这算一线城市。那么,上海,到今天都很难算一线城市。其它的,像西安、上海,算二线城市。其它的算三线城市。那么济南,靠二线弱点,三线强点。就是说,一个书画家,在北京、南京、杭州,跟在其它地方,影响啊、待遇啊,都不一样的。我最近看林散之东西比较多。这个林散之先生是1898年出生的,魏启后先生是1920年出生,两个人相差22岁。但是我老觉得把他两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个比较可能没有什么道理。我简单说一下。


林散之先生


林散之先生和魏老的出身,和开始的经历都差不多。他们开始都不在一个文化中心的地方,也没有家学渊源,他们都是凭着才气、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书法这条路上来。那么林散之先生老师是黄宾虹,魏启后先生的老师是启功。他们对老师的观点,他们对老师的艺术,他们都非常敬重。你看像林散之先生,到晚年一说到黄宾虹那马上肃然起敬。有一次他题一个书签,是黄宾虹的一个东西,他一定写上门生林散之敬题。那么魏老一谈到启功先生的也是,他那种神态、那种神采我们能够想出来,其实启功先生比魏老只大八岁。


启功先生和魏启后先生


启功先生有一句话,就是师笔不师刀,即透过刀锋看笔锋。这句话对魏老影响是非常大的。魏先生其实他对于刻经、刻石,有很多魏碑里面的经典东西,他是学,他不是不学,但是他没有简单地描摹那些痕迹。刚才我跟吴耀兄还在说,你看写碑的有两类。


你看赵之谦他们,这是一类,他非常忠实于写碑的味道。还有一些人,包括像魏老、于右任,像李叔同,特别是他晚年的东西。他没有碑的样子,他吸收的是碑里面的那种风采、那种精神。当然这里面,他们很智慧,他们有很高明的方法,明显的是受到启功先生的影响。


陈梗桥老师说了,魏老是思想家。但是他并不是通过长篇大论的文章,让人感觉他是思想家。他就是通过那种只言片语,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们一读你就会知道里面的分量。林散之先生也是这样,也都是只言片语式的。他两位也都画画,也都写诗,也都是在行草书上达到一个顶峰的,也都是碑帖结合,两边都吸收的。他们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林先生命运坎坷,魏老相对比较平顺。魏老的字里面潇洒的东西多,林老的字还有那么一点苦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相似的。林先生其实到70年代中期,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才在南京本地,在江苏省,才在全国有了影响。魏老的书法,其实也是70年代末在80年代初,开始影响到全国去的。他们都没有在体制内做一个很显要的位置,林先生也是这样。但是他们的艺术,实际上是被当地最基层的爱好者当中、群众当中认可的。所以,魏老是人民的艺术家。

魏老写诗,才华横溢,但是他老人家是随写随丢,他并没有把这些诗组成一个集子。但是林老非常看重诗,他一辈子把自己的诗看的比自己的书画都重,他自己题的墓碑,他一定写上“诗人林散之之墓”。他们两个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整体上是一致的。但是,林先生身在南京,他是1989年去世的,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开始。我问当时南京的朋友,那时候他去世前一张四尺条幅就卖200块钱。所以林老那时候很苦恼,他有很多应酬,但是,并没有因为市场经济干扰他太多;加上林先生的脾气性格,跟魏老不一样。魏老很通透,很智慧,也很圆通;他2009年去世的。所以,魏老在世的时候,每天应酬不暇啊。所以我觉得,如果魏老在最后十年,就是他八十岁到九十岁之间,如果不去应酬这么多的话,他的书法还能再造一个高峰。


我们回过头看林散之先生,他在80岁之前,书法当中还有王铎的那种东西;但是80岁以后,他的字就变得虚灵,有那样的一种风度。就是不在表面上去展示什么,没有半点邀宠的意思,完全进入了化境。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个年轻人,老觉得为老先生有点遗憾。


1989年林散之先生去世的时候,那种规格,那么多省市领导都参加了追悼会。魏老2009年去世的时候,我去了,说实话我没看到有分量、有相当级别的的领导出现,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济南就是个三线城市……


(本文根据2014年10月4日于明诠先生在纪念魏启后先生诞辰95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有删节。)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欢迎联系,加入盛世艺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乐!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 赵佶 书法专辑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推荐展览

事茗——东一书画雅集

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傅志伟篆刻展

风雅在斯——廖伟夫书法作品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