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山水画巨匠 笔墨意韵的驾驭者

黎雄才(1910~2002),广东省肇庆人,祖籍广东省高要。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荣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抗洪史诗”。 主要经历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 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输12

图示为文光云集拍品

黎雄才《万壑响松飞》246x122cm


黎雄才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 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黎雄才的山水画饮誉海内外,独树一帜,荡气回肠,品位高雅,情趣盎然,用笔、用墨更让画坛同仁赞不绝口,每幅作品气势宏大,用笔飘逸,焦墨的运用栩栩如生。其挥写之青山绿水,气势清旷绝俗,千峰竞秀,烟云氤氲,瞩目咫尺,意在千里。而他在山水画中之松,饮誉中外。

他的山水画是意境深邃的纯艺术珍品。他创造的艺术高峰,令世人瞩目。他对中国画,尤其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和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他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说:师承古法,不能抛开前人搞国画;师承古法,不能古而不发,发展绘画艺术,要讲纯艺术,写画的艺术是什么?就是用文房四宝加国画颜料表达作者要表达的物象质感和意趣,画什么要似什么,似是似特征,和摄影照片有区别,国画要有国画的韵味,要反映出宣纸、毛笔、水、墨和颜料等绘画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给人以艺术感染力。

美术界的“抗洪史诗”

黎雄才最重要的作品,无疑是《武汉防汛图》。

黎雄才作品《武汉防汛图》


其传记记载,1954年夏,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长江洪灾,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当时,武汉中南美专的师生,无一例外,投入到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之中去。黎雄才亦不停奔波于极为泥泞和坎坷的堤岸上;参加抗洪抢险的同时,黎雄才用心观察、仔细写生,晚上在驻地对着画稿加工整理,深夜不眠。防洪抢险之后,历经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在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创作出长达28米的《武汉防汛图》长卷。作品场面宏大,内容繁复,绵延数百里的抗洪、防汛、抢险的壮观景象,一一在人们眼前铺陈开来。很快,它赢得了“抗洪史诗”的美誉。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认为,《武汉防汛图》整合了黎雄才人物画、花鸟画方面的过人能力,进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范式。这是他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不断写生,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直接成果,标志了黎雄才50年代的一个创作高峰期。另一个意义在于,传统山水的空灵飘逸,由此转入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景中, 山水画被注入新的内涵。由出世而入世,这是一种与新时代相连的转型。

  去年,黎雄才家人将《武汉防汛图》的相关写生稿及资料数十件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与《武汉防汛图》一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发美术界高度关注。黎捷说,捐给国家,是稳妥的办法。


图示为文光云集拍品

黎雄才《九松图》512x154cm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认为,作为与关山月相提并论的岭南画派中坚画家,黎雄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主要在于:一、继承和拓展了岭南画派的艺术;二、创作了《武汉防汛图》、《朱砂冲哨口》等标示20世纪中国画成就的经典作品;三、以富于个性特征的笔墨语言丰富了20世纪山水画的表现力;四、为新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新鲜而重要的经验。由是,黎雄才的意义,不仅在于岭南画派,更在于生机郁勃的20世纪中国画坛。

其他作品赏析

黎雄才 1971年 《长征第一山》 268X520cm

黎雄才 1931年 《寒汀》 40X29cm

黎雄才 1958年 《烟寺晚钟》146X69cm

黎雄才 1961年 《闽江木筏》 135X68cm

黎雄才 1938年 《鸟》 23X33cm



图片来源:网络

end

网络咨询请发送图片至客服账号(非公众账号)

 微信客服:xinshidaigongyi

 QQ客服:3025476855


更多拍品信息,欢迎关注订阅号“文光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