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据可靠估计,接下来的五年内,全球互联汽车市场规模将增至1800亿美元,无人驾驶的智能车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在行业情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沃尔沃、丰田等传统车企,优步、特斯拉等新兴企业甚至诸如苹果、谷歌等互联网企业都在争先恐后拓展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是后者,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技术性突破,率先实现商用化,建立起行业内的主导地位。激烈竞争下,各家企业都怀着时不我待的急迫心情,将测试技术的计划和时间表大幅度提前,以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上路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越来越多,测试项目难度也越来越大。
而国内也在积极发展这一新技术,除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外,国内还有多个城市也正在研究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相关方面的政策,预计年内将陆续推出。业内认为,随着各地智能驾驶政策的出台,将从政策上给予智能驾驶“合法身份”,并将有效推进智能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为其之后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然而,无人驾驶伴随而来的争议也越来与也多,最主要的争议是在安全性方面。不久前,发生了美国共享汽车运营商优步公司一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的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撞死一位行人的事件;特斯拉更是频频召回已发售车辆,相关案件频发的原因更是迷雾重重。无人驾驶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似乎已经面临了技术的十字路口。
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初衷,就是为了在保证驾驶者和行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行驶效率。企业在核心基础上进行研发,才是底线与红线,无人驾驶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